
杨桂荣:马佛青必须走入社区,让佛教走进人群,让佛法走进生活。
马佛青总会长杨桂荣表示,马佛青必须走入社区,让佛教走进人群,让佛法走进生活。他表示,透过多元的活动,如环保、教育、艺术、青年发展、慈善福利服务等,让社会大众在接触中对佛教产生好感,对佛法产生信心。
“尤其是在马来西亚多元社会当中,唯有如此,佛教才能真正扎根在社会,成长于大众心中。”
配合025年卫塞节,杨桂荣发文告指,马佛青第八个六年计划所提出的“佛教社区化”,正是当代佛教应走的方向。
他说,在这殊胜庄严的卫塞节日子里,我们怀着感恩的心忆念本师释迦牟尼佛的诞生、成道与涅槃。
“此刻,我们不仅是在缅怀佛陀的伟大功德,更是在提醒自己:佛法不只是存在于佛教经典的字句中,而应该是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中。”
他表示,太多人误以为“知道佛法”,就等于“懂佛法”;以为背诵经典、参与法会、定期参与禅修、讨论高深佛理就是修行的全部。
“然而,佛陀所要教导我们的,从来都不是要追求多么深奥玄妙的佛学,而是要我们将佛法落实在生活中,让每一个人都能因佛法而得利益、得自在,最后至解脱。”
杨桂荣强调,佛陀走入人群,为的是救苦救难、度化众生。他教导我们慈悲、智慧、正念等,这些都不是空洞的理念,而是要我们在家庭中,在职场上,在社区里落实。
他说,当一个人能够用慈悲去待人,用智慧去解决问题,用正念去面对自己的人生,那才能将佛法活用。
“今天,我们也必须思考:佛教未来的道路在哪里?我们常说佛法好,但如果不能让大众感受到佛法的好,不能让社会感受到佛教的温度,那我们修得再深也只是闭门自修,佛法就会与时代脱节。”
“我们不能再只把佛教活动局限在佛教会,或只停留在讲座和法会中。佛法需要行动的表达,需要透过每一位佛教徒的身口意去传递温暖与善念。”
他指,佛教会也应积极与社区合作,与其他团体携手,拓宽佛教的社会影响力,让教育和慈悲的理念传得更深、更远。
他表示,未来大马佛教的发展,不是取决于某一个人或某一个佛教单位,而是在于我们每一位佛教徒的觉醒与承担。我们这一代人的行动,将决定佛教能否在未来中持续发展。
“愿我们都以佛陀为榜样,不执着于形式,不迷恋于学问,而是身体力行,把佛法真正落实在家庭中、生活中、社区中。让佛教成为社会的一道光、一股暖流,让人人都能因佛法而得安乐,得智慧。”
“愿我们大家能够共同塑造一个充满智慧、慈悲与感恩的社会。最后祝愿大家卫塞节安康,福慧双增,法喜充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