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槟州首长曹观友指出,全球经济日益竞争激烈,人才已成为国家最重要的“货币”,而英语能力更是年轻人通往世界的“战略优势”。
他说,许多学生与毕业生的英语水平偏弱,这是当前教育体系必须严正看待的问题。
“这并非否定马来文或其他本地语言的价值,而是必须面对的现实。英语是科技、商业、创新和全球沟通的主流语言,若无法掌握,学生将难以进入国际平台,也难以获取前沿知识与发展机会。”
尽管槟城在吸引外资及发展高科技产业方面取得稳步进展,但他强调,“人才”问题仍是投资者最关注的议题之一。
“我国虽已推行多项政策,但工业界与学术界之间仍存在人才落差,特别是在槟州,尽管制造业基础深厚,持续吸引投资,但人才短缺已成为当前重大挑战。”
他周五(5月9日)早上出席由槟州88慈善工商精英会(88 Captains)与理科大学联办的AIRU(学徒、实习、技能再培训和技能提升)人才计划今天正式启动及“无形资产商业化与策略协会”(IACSA)推介仪式时指出,槟州作为全球电气与电子供应链的重要节点,必须积极培养具备国际沟通能力的人才,以维持其在全球创新经济中的竞争优势。
调整课程贴近产业需求 让毕业生接轨实际就业
曹观友说,许多大学毕业生仍需在受聘后再接受6个月至1年的额外培训,以缩短与产业需求之间的差距。为解决此问题,政府与高等教育部已启动多项改革,包括课程重组与加强产业合作。
他表示,作为槟州代表性高等学府的理科大学,已开始调整课程结构,以更贴近产业需求,将研究方向、毕业生培养与实际就业接轨。
“理科大学在高教部委任下,领导全国19所公立大学组成的MRI3计划,有效推动学生进入产业界,成为高教与工业对接的典范。”
他指出,“AIRU计划”由理大与槟州88慈善工商精英会(88 Captains)联合推动,是MRI3计划的延伸,强调以产业为导向、学生为核心,并聚焦未来发展。
他也特别感谢参与计划的企业,包括Vitrox、UWC、Hotayi、Solarvest、YBS International等,积极投入实训与指导。

理大副校长:依据企业需求 量身订做课程架构
针对首长曹观友提及大学毕业生仍需在受聘后再接受6个月至1年的额外培训一事,理大副校长拿督斯里阿都拉曼指出,国内多所国立大学已着手重组课程架构,部分课程甚至依据企业需求量身订做,大学最后一年将重点放在企业实训,实现“无缝接轨”。
至于AIRU人才计划,他表示,他们的目标是每年有50至100名学生参与,具体人数将视企业的配合意愿而定。
“我今早与多家企业交流时,他们普遍表示愿意每年接收约5名学生参与实习。目前,已有11家公司正式加入合作行列。”
他表示,这项计划并非今年才启动,其实早在去年已开始实施。所有理科大学的学生皆可提出申请,但录取与否将由企业根据自身领域及当下的用人需求作出决定。
“在初期阶段,我们将以19名学生作为起点。目前来看,推行并无明显阻力。正如我先前所强调的,我们的核心目标是确保人才供需之间的精准匹配,无论合作对象是来自政府或私人领域。
他补充,半导体是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全国目前急需6万名专业人才,而槟州在电子与电气产业中占全国总量的60%,现有约20万名相关人才。槟州不但需满足本地需求,也肩负为全国输送人才的责任。
他表示,学界与业界的联动已成趋势,而今日的合作推介礼正是这种趋势的体现。
“我国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未来将继续强化大学与产业的对接机制,加速推动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
与理大联办人才计划 黄英福:助提高月薪
槟州88慈善工商精英会主席拿督斯里黄英福指出,该会与理大联办的人才计划,目标是协助工程师取得至少月薪4000令吉,毕业生则达到至少3000令吉。
“本会除了经济支援,也会在智力方面作出贡献,例如推荐业界顶尖成员担任客座教授,为学术界引入现实世界的经验与视角。”
仪式上也有学生分享培训心得,并举行纪念品颁发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