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来西亚各大消费人团体一致欢迎《2025年价格控制与防止暴利(药品标价)条例》的落实,并视之为医疗透明化与消费者权益保障的重要里程碑。
槟城消费人协会(CAP)主席莫希丁阿都卡迪、马来西亚消费人联合会(FOMCA)主席沙拉华南医生、马来西亚乡村组织秘书安华马末、Teras 主席莫哈末阿兹米及吉隆坡保障消费人协会(PKPKL)主席三苏汀周五发表联合文告时,这么表示。
各大消费人团体在联合文告指出,该条例将于2025年5月1日正式生效,届时,全国所有私人医疗机构与社区药房必须清楚标示所有供人使用的药品价格,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传统药物及保健品等。这项法令乃根据《2011年价格控制与防止暴利法令》颁布,旨在解决药品价格不透明及差异过大的长期问题。
文告中表示,新规并非价格控制,而是“价格展示机制”,目的是让消费者能够清楚了解药品售价,自行比较、规划支出,避免被过度收费。尤其在马来西亚医疗通胀率高达15%、远超区域与全球平均水平的当下,药价透明正是遏制价格不当上涨的第一步。
“药品属于民生必需品,但信息高度不对称。价格透明,不只是选择权,更是保障权。”
文告中强调,药品应与消费者基本权利挂钩,包括知情、选择、安全与公平。
“这项政策是在长达5年的公众咨询之后制定。早前,卫生部曾提议设立某些处方药的加价上限机制,以解决单一来源药物价格偏高的问题。惟该建议因受到部分业界与专业团体强烈反对,最终未能落实。”
“尽管如此,世界卫生组织仍建议各国对处方药,特别是单一来源药品实施价格监管,以防厂商垄断定价,造成患者负担沉重、甚至陷入财务危机,亦令政府医疗预算承压。新条例虽属妥协方案,但已是推动公平医疗体系的最基本保障。”
针对部分观点指药品标价将影响医生收入,各大消费人团体在文告中澄清:“药品标价仅涉及药价,不影响医生的咨询费、运营成本与收入机制,这些属不同范畴,归属不同政策体系。”
他们也强调,价格透明有助建立公众对私营医疗体系的信任,反而有利于长期发展。医生的专业价值与收费结构,不应混淆于药价之中。
他们也呼吁所有医疗与药剂业者本着诚信原则履行责任,积极配合政策。民众亦应支持药品标价制度,勇于举报任何不符规定者。
“我们将与国内贸易及生活成本部(KPDN)及卫生部密切合作,监督条例落实,共同推动一个更公平、透明、可负担的医疗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