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峇都兰樟小贩中心是全槟首个以实际行动响应环保的小贩中心,今年5月15日起,峇都兰樟小贩中心,不再为堂食的顾客提供一次性餐具。
报道:洪玉璇 摄影:曾国权
峇都兰樟小贩中心的“堂食环保措施”自今年5月1日试跑,不再为堂食的顾客提供一次性餐具后,小贩中心的垃圾量减少超过50%!峇都兰樟小贩中心也是全槟首个以实际行动响应环保的小贩中心。
该小贩中心主席吴泉发接受《光华日报》访问时表示,这项环保措施,除了没有提供堂食的顾客一次性餐具,例如塑料汤匙、纸盘,每个档口前也摆放回收餐具和垃圾的大桶,鼓励民众自行收拾其餐盘。

他说,该小贩中心有94个餐饮摊位,大家都很合作,也支持这项堂食环保措施,因此在过去的两周,该小贩中心的垃圾量减少了很多,预计有超过50%。
询及有些小贩还是使用纸盘,他说,因为有些小贩所定制的盘碗来不及运抵,所以他们还需要一些时间“换盘”。
“至于一些打包的饮料和食物,还是会用到塑料袋。”
他解释,这项堂食环保措施,主要是减少小贩中心的一次性餐具垃圾,也希望食客自行收拾餐盘,尽量放回有关食物档口的大桶,如果不能,距离自己最靠近的回收餐具桶也行,主要是通过鼓励的方式,呼吁大家一起响应,所以不会强制性或针对一些小贩或民众进行罚款。

特别用电脑设计回收桶 苏立生:提醒民众分开餐具垃圾
小贩苏立生特别用电脑设计其回收桶,提醒民众要把餐具和垃圾分开。
他说,叔叔经营该档口25年,早前都是用塑料盘的,由于人手不足而改用一次性免洗的纸盘。“至今,为了响应小贩中心的环保运动,花费大概800令吉,重新换过新的餐具。”

曾龚丽:需时间去教育和推广
售卖著名鲜鱼的小贩曾龚丽(56岁)说,在货比三家后,他们花费300令吉购买筷子、800令吉购买铁盘,但铁盘上还需印制商标,所以需要一些时间才能推行。
“目前自行回收餐具的民众也不多,这些都需要时间去教育和推广。”

叶宝敏:让民众知道小贩中心的转变
76号咖啡档老板娘叶宝敏表示,为了响应这项堂食环保措施,她除了购买全新的不锈钢汤匙和叉子,也从本月15日至17日,自备水杯或餐具前来购买咖啡和茶的民众,只收1令吉,从上午7时至下午5时。
她希望通过这行动,让民众知道该小贩中心的转变,也鼓励大家响应环保,但是第一天仅有大概10多个人制备水杯来买饮料,反应不够热烈。

方成源:还没看到其它小贩中心这么做
另外,本报记者也访问一些食客,64岁的方成源说,其实这个环保措施很好,经常在外面用餐的他,目前还没有看到其它小贩中心有这么做。
他说,如果小贩中心有要求他们食客把餐盘放回档口前的分类桶,他是可以接受的,也会给予支持。
曾碧丽:乐于配合也会分享这信息
食客曾碧丽(60岁)表示,因为很少来峇都兰樟小贩中心,所以也不知道有实施这样的环保运动;现在知道后乐于配合,也会与友人分享这信息,因为对方平时也有在家进行垃圾分类。

骆淑芬:有些老人家行动不便 用大桶收盘碗更便利
55岁的食客骆淑芬表示,有些老人家行动不便,如果小贩中心内的任何一个大桶都可以回收不同档口的盘碗,那就会给很多人提供便利,相信,也会有很多人会给予支持和响应。
她说,现在一些在工厂用餐的,也开始推广环保意识,这是一项好的开始。
王耶宗:必须迈向第一步 希望顾客和小贩配合
峇都兰樟区州议员王耶宗受访时表示,要做到全面堂食环保的目标并不容易,但必须迈向第一步。
他说,为了我们的下一代,为了保护我们的环境,希望顾客们可以跟小贩们一起配合,让这项计划取得成功。
他表示,为了支持这次的“堂食环保措施”,该小贩中心的小贩们都不惜花钱购买全新的餐具,有些甚至设计回收桶提醒民众要做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