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华日报与中国国家一级美术师曹玉堂,于4月19日至4月25日在光华展馆联办“墨与情”画展。
为庆祝马中建交50周年,光华日报与中国国家一级美术师曹玉堂,于4月19日至4月25日在光华展馆联办“墨与情”画展,以进一步推广这项中马艺术交流,欢迎各界光临鉴赏。“墨与情“画展将在4月19日早上10时30分举行开幕仪式,并邀槟州立法议会议长高级拿督刘子健与马来西亚旅游局副主席兼槟州港务局主席拿督杨顺兴律师主持开幕礼。“墨与情“画展的开放时间为上午10时至下午6时。


曹玉堂大师是内蒙古包头人,目前是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郑州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他不仅在艺术界成就斐然,他也是受人敬仰的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咨询专家。
曹大师自十岁开始学习传统工笔画(讲究技法工整细致)至今已有四十年之久,擅长工笔。工笔画是中国画的一种画法,讲究技法工整细致。工笔画可以细分为工笔白描和工笔重彩两大类,前者不用色,单以墨汁勾勒图画,后者采用重彩颜料,所谓重彩即为天然矿物质颜色为主。从表现内容上,工笔画又可分为:山水、花鸟、人物。曹玉堂擅长的工笔画作正是写意山水、花鸟、人物。
追溯历史,工笔画起源于战国时期的帛画,又被称为“细画”,在唐代时极为兴盛。明末之后,工笔画在西洋绘画技法的影响下,造型更加准确。清朝乾隆时期,“工笔画”作为一个规范的绘画品类概念正式被提出。

曹玉堂大师的工笔画作品不仅反映他在艺术创作上有深厚的造诣,同时也展露了他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也有着深刻的理解。人们可在他的每幅作品中,感受到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宏观思想。
值得一提的是,曹玉堂大师的作品已成为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给人们提供了一片感悟、静心、冥想的静土,让现代社会的人们都可找到一份心灵的寄托与归 属,挥别浮躁的情绪。故此,曹氏作品深受中外艺术爱好者的喜爱和赞誉,并且早已成为中华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诲人不倦的曹玉堂大师在大学任教时,在艺术理论研究 上曾展开《中国美学——对中国儒道释宗 教艺术的影响》、《中国绘展书法发展 与演变》等课题研究,蔚然形成一个完整 的艺术思想体系。
这些年来,他专心致志地用自己的画笔,细致地传承 中华文化的精髓,让人更加珍视并传承中华文明这一珍贵的人类历史宝库, 着实令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