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本地白米缺货下,顾客唯有选择购买价格较昂贵的进口白米。
报道/摄影:林素英
吉打州虽是稻米之乡,但也面对本地白米严重短缺,消费者唯有改买价格较昂贵的进口白米。
随着吉北象屿福德祠主席陈义敬早前指,有“大马米仓”美誉的吉打州,米都人民竟买不到本地普通白米!这不仅是一个大讽刺,而是一个不争事实。本报记者周一走访米都区数家霸级市场、超市及杂货店,发现本地白米货架依旧空空如也,而进口白米货源却充足,有不少白米牌子供消费者选择,目前没有限制购买的数量。
销售员:未限制购买数量
一名超市销售员说,近来确实有不少顾客询问为何一直买不到本地白米,而她也向顾客做出解释,一切有待公司进货,就算有进货也很快被抢购一空。对于进口白米,目前该超市并没有限制顾客购买的数量。
她说,本地白米短缺的问题也不知何时可以解决,现阶段我国人民唯有暂时吃“贵米”。

陈先生:顾客偏爱购本地白米
米都一家杂货店少东陈先生表示,过去本地白米未出现短缺前,该店每次倾向于向供应商购入100包(每包10公斤)的本地白米,销量还不错。
他说,大约在1个月前,本地白米陆续出现短缺问题,为了让店内有白米货源来售卖给顾客,唯有向供应商购入进口白米。
他说,比起进口白米,顾客还是会较多选择购买价格更便宜的本地白米。
黄先生:经济饭售价维持
米都成功园卖经济饭的小贩黄先生坦言,过去他每次到杂货店购买2包各10公斤的本地白米,每包价格介于25令吉至27令吉,由于本地白米短缺,现今他唯有改买每包10公斤价格33令吉的昂贵进口白米来应对生意需求,对此他也很无奈。
询及是否有调整经济饭的价格,他表示经营生意已有6、7年之久,大多数都是老顾客,目前依然维持原有的价格。
他希望政府能够采取措施来解决本地白米短缺的问题,否则我国人民被逼一直吃“贵米”,长久下去无论是业者或是消费者也会吃不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