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盟外长会议上,中为中国代表王毅。
东盟(ASEAN)13日在印尼雅加达举行“东协+3”(加上中、日、韩)外长会议,美、澳、纽等以伙伴身份参加。中国与东盟成员达成共识,将尝试在3年内达成一份延宕已久的海上互不侵犯条约,防止南海争端演变成重大冲突。
美联社13日报导,一名参与东盟外长会议的东南亚外交官表示,10国外长、及中国外事办主任王毅在当天的会议中认同一份指导方针,计画于2026年秋季前完成海上互不侵犯完成的行为准则协商。
在协议正式公布前,外交官无权公开讨论此问题,因此该名外交官要求匿名。
报导指出,中国和东盟4个成员国——汶莱、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以及非成员的台湾在南海水道上有主权争议,对峙长达数十年。南海航线是全球重要海运路径,并蕴藏丰富的油气。
长期以来,南海一直被认为是亚洲冲突热点之一,也是美中在西太平洋竞逐的敏感前线。
据美联社看到的指导方针副本,中国与东盟的联合工作小组应根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国际法,努力在3年内或更早完成“有效与实质性”行为准则的谈判。
指导方针敦促双方举行更多会议,并开始针对最有争议的问题谈判,包含该份行为准则是否应具有法律约束效力、以及其涵盖的地理范围。
美国在南海没有领土声索的问题,但向来强调航行与飞越的自由、和平解决争端才符合美国国家利益。美国对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张有异议,而中国则警告美国停止插手“纯粹的亚洲领土争端”。
约束力及外国军队部署问题
中国与东盟2002年签署了一项不具约束力的协议,呼吁敌对的领土声索国避免采取任何可能引发武装冲突的侵略行动,例如占领荒岛或岛礁,但由于不具约束力,违规行为依然发生。
10年前左右,中国将南沙群岛上7个有主权争议的岛礁纳为中国飞弹保护范围,引起其他声索国、美国和盟友的警觉。随著局势升级,中国与东盟便同意要协商出一份行为准则,但迟未启动,原因包含中国和其他声索国之间的重大分歧、以及新冠肺炎全球流行等。
中国先前曾提议,这份行为准则应该包含“限制外国军队在有争议的海域部署和活动”。一些东南亚外交官们表示,参与讨论的美国盟国反对这个条款,因为对他们而言,美国是在南海海域制衡中国的重要角色。


- Account & Admin Assistant
- Accounting & Finance
- Simpang Ampat
-
MYR 3K /Month


- GMBB Part Timer
- Event
- Kuala Lumpur
-
MYR 110.00 /Day


- PHP Web Developer (Internship)
- Engineering
- Kuala Lumpur
-
MYR 800.00 /Month


- PHP Web Developer
- Engineering
- Kuala Lumpur
-
MYR 4K /Month


- GMBB Part Timer
- Event
- Kuala Lumpur
-
MYR 110.00 /Day


- Multimedia - Video & Marketing (Internship)
- Advertising & Marketing
- Kuala Lumpur
-
MYR 800.00 /Mon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