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晶片制造设备业者艾司摩尔员工进行设备组装。
全球竞相兴建国内工厂、要戒掉仰赖海外供应商提供关键零组件,正促成一股支出热潮,而迄今最大的受惠者显然是晶片制造业者。
就在上周,英特尔已宣布在波兰、德国、以色列盖新厂,投资总额逾500亿美元(2323亿6250万令吉)。合并计算,美国、欧盟、日本与印度已经承诺提供逾1000亿美元(4647亿2500万令吉)补贴,吸引英特尔、台积电和美光等业者设厂。
对晶片业者来说,这些补助金代表对上升中的成本提供重要避险,此时业者们正忙著重塑在全球的制造版图;对政府而言,这些新设的工厂代表就业机会、基础建设投资,以及取得半导体供应链安全,因为半导体是从汽车、手机到家电等各种产品所必备的。面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中国长期威胁武统台湾,它们押注在更多国家有更多工厂,可阻绝中断风险。
知情人士透露,意法半导体和格芯(GlobalFoundries)则透过欧盟晶片法案,取得相当于成本40%的补助。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则与德国政府进行长期交涉,希望能取得在德勒斯登(Dresden)设新厂多达50%成本的补主,与日本政府提供给台积电的补助相当。台积电与合作伙伴可能会斥资多达100亿欧元(507亿8013万令吉)兴建德勒斯登厂。
台积电主管多次谈论到在持续分散化之际,营运成本上扬。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在最近的年度股东大会上还表示,公司在德国可能面临人力资源与工会方面的挑战。
不过,砸大钱提供补助的政府可能面临纳税人反弹的风险,此时纳税人仍苦于应付激升的通膨与上扬的利率。就连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都警告说,世界各地政府要在打造国内晶片供应链的行动,可能会推高成本,而且仍无法达成自给自足的目标。
当德国晶片制造商英飞凌(Infineon)为德勒斯登厂取得10亿欧元(50亿7801万3000令吉)时,德国智库IFO经济研究所所长菲斯特警告说,以提供补助来换取本土晶片生产或许并不合理。他在5月时表示:“我的疑虑在于我们付诸大量资金,只稍微增加供应的安全度。即使全部实行,我们仍有80%的晶片要靠进口。”


- Account & Admin Assistant
- Accounting & Finance
- Simpang Ampat
-
MYR 3K /Month


- GMBB Part Timer
- Event
- Kuala Lumpur
-
MYR 110.00 /Day


- Multimedia - Video & Marketing (Internship)
- Advertising & Marketing
- Kuala Lumpur
-
MYR 800.00 /Month


- PHP Web Developer (Internship)
- Engineering
- Kuala Lumpur
-
MYR 800.00 /Mon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