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瑞林(前排中白衣者)与各族稻农希望农业部认真聆听诉求,找出稻米产量歉收的根源,并致力解决稻农面对的困境。
适耕庄本季稻米歉收,大多稻田产量只有过往的一半,各族稻农希望农业部从根源着手,调查秧苗品种素质、肥料成分不符所需,与土壤酸性过高等问题,以免稻农长期血本无归,只能黯然转行!
素有雪州米仓美誉的适耕庄,以种植稻米闻名全国,但最近几年的稻米产量却起伏不定,几乎绝大多数是产量砍半,仅遇上天气较好的收割期,才会迎来较好的收成。
为此适耕庄州议员黄瑞林日前召集本区农民小组组长,与各族稻农交流,讨论稻米歉收严重程度,与各家稻农观察的原因为何,并把意见统合后拟成备忘录,交由农业部处理。
黄瑞林表示,每份稻田视乎土壤与种植技术,收成往往也不尽相同,但如果与过往的记录比较,几乎每份稻田的产量都减半。
“例如原本产出最少9吨稻米的稻田,如今最多7吨,原本只有6吨产量的稻田,如今只剩3吨;甚至有的说法是,整个适耕庄,有70%的稻田产量都不如预期。”
对此稻农指出,近几年的稻米秧苗抗菌能力较差,碰上几次大风雨就被吹落,因此希望大马农业与发展局,认真研究并改良秧苗品种素质。
“另外,25公斤装的津贴肥料,其成分百分比也不正确,导致秧苗无法茁壮成长,不但无法发芽、结出的稻谷也小粒,反而是叶子疯长,希望农业部调查这背后,是否涉及调整成分百分比,来操纵价格的问题。”
稻农强调,过去农业部每季会补发5包20公斤装的有机肥料,如今也有五年不见踪影。
“如今的土壤变得越来越酸,有机肥料和白灰是修复土地素质的关键,或者可使用更多具有微生物的原料,重新活化土地,因为土地是种植业之母,唯有照顾好土地,才能确保产量稳定。”
“我们也希望政府解除‘跨州售卖稻谷’禁令,因为各州收购稻谷价格不同,规定只能在原有州属售卖,导致售价被垄断的收购商一口咬死,稻农的收入也无法提高。”
稻农也希望,在本季稻米歉收之际,农业部能体恤稻农的困境,提高稻谷售价或增加津贴,以协助帮补生活费用。
黄瑞林总结时重申,稻农要求的并不多,只希望农业部体恤,在种植成本因令吉贬值导致各式原料价格飙涨后,如今收成又不如预期,导致收入大幅减少。
“稻农不是要发大财的行业,而是为了持续生活,并守护我国人民的基本粮食安全,因此希望农业部认真聆听稻农的心声,找出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