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会第一次大会5日开幕,总理李克强做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图为北京一家餐馆播放两会报导。
十四届全国人大会第一次大会5日开幕,总理李克强做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在对台湾部分,他表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定反独促统,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台湾陆委会回应表示,对于后续对岸可能进一步推动相关工作,台政府将密切关注评估,并加强政策法规的安全管理,防范可能风险及维护健康有序的互动往来。
陆委会表示,针对中方重申其既定对台政策及延续“二十大”以来的工作主张,陆委会再次呼吁北京当局正视与面对“两岸互不隶属”的事实,尊重台湾人民坚守中华民国主权、民主自由的核心理念,放弃强加的政治框架与胁迫作为等统战分化,以理性平等、相互尊重的态度务实处理两岸事务,才能为双方良性互动创造条件。
陆委会说,对于后续对岸可能进一步推动相关工作,政府将密切关注评估,并加强政策法规的安全管理,防范可能风险及维护健康有序的互动往来。
学者:政策反映两岸民意
学者周志怀日表示,今年两岸关系较特殊的是疫后恢复交流,这是主导的政策,反映两岸主流民意。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学习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周志怀接受中央社访问时分析,从大环境来看,今年两岸关系仍受美中关系、“蔡当局”倚美与台湾下半年选举因素影响,综合起来看,两岸关系并不乐观。
周志怀指出,今年两岸关系比较特殊的地方是,在冠病疫情结束后,不论是中国大陆还是台湾,对于加强两岸交流与合作的期待,这是主流的民意,疫后交流与合作是主导的政策。
对于大陆新任国台办主任宋涛上任后,积极推展两岸民间交流,其中代表的意涵为何?周志怀指出,交流能够增进两岸民众之间的情感,因为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若不交流,两岸民众感情会越来越疏远,如此下去会使两岸关系雪上加霜。
至于交流是否能管控危机?周志怀说,交流不一定能管控立即、现实的危机,“有点超过预期”,层面不太一样,但交流是一个基础工作,对缓和两岸紧张态势有一定作用。
他强调,现在交流合作是重点,如果台湾方面顺应民意,应能反映到政策制定的过程,但还需要观察后续选举如何主导情势发展。
政协主席汪洋报告 未提对台
全国政协14届一次会议4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即将卸任的政协主席汪洋在会上发表常委会工作报告,从七方面细数政协过去五年工作成果,并提出五年工作体会和今后工作建议。但值得注意的是,汪洋在未来工作建议中,竟罕见未提对台工作。
对此,有分析认为,这可能显示政协的功能正进一步弱化。
汪洋在报告中提到五年工作的主要体会时,首先就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这是人民政协必须始终恪守的根本政治原则,也是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始终坚守的最大政治共识”。
另一原因或许是汪洋即将卸任,不愿越俎代庖,而将政协今后工作方向交由即将接任政协主席的王沪宁自行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