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浒”人物是好汉或是人渣,有不同的解读。有评论称,单就一部小说就足以“毁人三观”也是夸张之语。图为影剧中的李逵。
中国近日有民众以“水浒”是毒小说为由,建议将相关内容移出中小学课文和课外读物。浙江省当局回应指“水浒”文学价值巨大,可藉由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所以选入了教材。对此事件,媒体评论赞浙江省官方的理性回应。有评论写道,只会捂住孩子的双眼和耳朵,那孩子长大了也是聋盲人。
红星新闻在题为“‘水浒’毒害青少年移出课本,为何难被认同?”评论指出,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的回覆是一篇充满人文底色的精彩回应,它有理有据、逻辑清晰地回应了民众的主要质疑,这一回应本身就是引导人们懂得对经典著作进行批判性阅读的“理念性科普”。
评论指出,时代在发展,文学经典中的一些价值取向让人感觉很落后、很“违和”是正常现象。但瑕不掩瑜,这些问题并不能遮蔽其在文学性、哲学性等方面的重要价值,也可以成为观测道德观念变迁的生动样本。应理性引导学生批判性思考,而不是一味否定,“弃之如敝履”。
●武松、宋江被贴“人渣”标签
再者,该民众给武松、李逵、宋江等人贴上“人渣”标签的说法,也是一种典型的脸谱化解读。不仅有误读之嫌,也放弃了对社会背景的感知,对人性幽微之处的探寻。学会跳出偏狭的刻板印象,才能看到作品的深度,看到更为广阔的天地人心。
而“水浒”到底会不会毒害青少年?评论说,单就一部小说就足以“毁人三观”也是夸张之语。现代青少年接收信息渠道多元,他们也没我们想像的那么脆弱,什么是小说,什么是现实,这并非难以分辨。如果一味强调真空保护,不对就堵就禁,那么“四大名著”或许也不复存在了。
●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
浙江新闻评论指出,“一千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水浒”裡有值得赞美的东西,也有值得批判的东西。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以独立思辨的态度和价值去面对“水浒”,去面对世界的一切,是每一个现代人该有的追求。而不是动辄只知道摒弃和迴避,搞“一棒子打死”那一套。让教师引导学生读故事、读人物、读社会、读人性,引导学生通过批判性阅读,感悟“文学”的真正力量和价值,这一过程就是阅读与教育的意义。
●民众:水浒恶毒污蔑丑化女性
据澎湃新闻消息,2022年12月曾有民众在浙江省政府网站留言指出,对于中小学选读“水浒传”课文深感不安,“中小学不能给毒小说做推广宣传”。这位民众表示,此书恶毒污蔑丑化女性、情节极其不合逻辑、无原则歌颂滥杀无辜、毁灭人类三观的程度刷新了人类下限;作者心理极其阴暗变态,给武松、李逵、宋江这些人渣安排善终,“是我见过的最毒小说”。
官方指出,批判性阅读能力,是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实际上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已经注重批判性阅读与思维习惯的培养,也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这对学生阅读思维乃至个人发展是十分有利的。且强调,“就算退一步来说,如今阅读的管道太多太多,但单靠‘堵’的方式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


- Account & Admin Assistant
- Accounting & Finance
- Simpang Ampat
-
MYR 3K /Month


- GMBB Part Timer
- Event
- Kuala Lumpur
-
MYR 110.00 /Day


- PHP Software Engineer (Internship)
- Engineering
- Kuala Lumpur
-
MYR 800.00 /Month


- PHP Web Developer (Internship)
- Engineering
- Kuala Lumpur
-
MYR 800.00 /Month


- GMBB Part Timer
- Event
- Kuala Lumpur
-
MYR 110.00 /Day


- Admin cum Customer Service
- Engineering
- Bayan Lepas
-
MYR 3K /Mon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