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戴慧怡
在第15届全国大选期间,你是否在刷社交媒体时,接收过“赞助”或“推荐”之类的政治贴文?或是在浏览各大网站时,发现页面上出现的候选人广告?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细节,其实都与网络用户的生活息息相关,甚至影响选民在大选中的倾向。
众所周知,社交媒体平台的背后是错综复杂的大数据演算(algorithm),美国硅谷高科技公司商务经理陈丽娟解释,社交媒体大数据是取自个人信息,包括性别、职业、所在地、在社交媒体上浏览过的内容等,并通过挖掘和解读赋予大数据价值。
她以推送广告为例,社交媒体平台会根据用户在社交媒体上的行为,比如曾搜索的关键字或浏览的内容,来得知有关用户是否属于该广告的受众群。
营销科技公司Antsomi联合创办人孙德俊以“凡走过必留下痕迹”,来解释社交媒体大数据演算,他说,用户在社交媒体上的任何行为都会被收集,然后进行分析和理解,并根据顾客下放广告时所选择的标准,如性别、年龄、地区等,来推送广告。
科技随着时代的脚步日新月异,根据孙德俊的观察,我国每届大选都在经历不同的互联网改变,脸书直播工具则是从第14届全国大选逐渐占据重要地位,让无法亲临大事件现场的民众,也能透过镜头感受现场。
“选民如今可以通过直播收看任何一场政治演讲,参选者则可以通过不同的社交媒体亮相及广泛宣传其政治主张,从而影响投票者的倾向。我觉得两者是相应的,不管是收讯息方还是给讯息方,都利用了社交媒体的便利性。”
我国政治人物近年来积极经营社交媒体账户,像是原任麻坡国会议员赛沙迪的TikTok账户已有超过80万名粉丝、卫生部看守部长凯里有超过30万名粉丝,然而,孙德俊指出,对于在近期才“入场”的政客来说,与前者的差距相对较大,“这也说明了这一次的大选,TikTok或短视频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
“纵观互联网的发展,TikTok在短视频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当TikTok把短视频推到全世界的应用后,YouTube和脸书也跟随(短视频趋势)。随着整个互联网生态的改变,受众的耐心也越来越难掌控。在使用TikTok时,(捕捉受众)10秒至30秒的注意力是很重要的。如何在短时间内吸引眼球、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短视频传达信息,这是个问题。”
陈丽娟:政客通过社媒经营“人设”宣传自己
陈丽娟表示,随着18岁投票制和自动选民的落实,政治人物会使用社交媒体接触更多年轻选民,而社交媒体恰恰也是塑造形象的平台,政客可以通过在社交媒体经营“人设”来为自己宣传,相较于需要用户主动去接触的传统社交媒体,如电视、电台、报纸等,年轻选民更容易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候选人的账户内容。
曾任美国加州圣荷西市政厅助理的她也认为,社交媒体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言论自由,资讯在社交媒体上流通迅速和透明化,也让政治人物很难去玩弄舆论,因为言行举止很快就会在社交媒体传开。
她还说,虽然社交媒体上会有简短且快速的新闻快讯,但民众也应该看不同媒体的报道,以及阅读新闻原文及新闻背景,通过多方面参照,确保候选人的言行一致。
她建议,若要更全面地了解参加大选的候选人,民众可以通过国会直播,了解人民代议士对民生课题的处理方式,“像是美国的议会就允许民众旁听,听人民代表如何在议会提呈问题,然后去了解你的人民代表处理问题的方式,再去对照他在社交媒体的言论。这样的话,就知道他们在社交媒体上是在煽动、炒作、情绪操控,还是在陈述事实。”
然而,据她观察,我国社交媒体充斥着谩骂和炒作,甚至为了在大选期间博眼球,在社交媒体上传开玩笑的梗图,“我觉得,社交媒体是不是民主自由的工具,最主要是看用户或群众的水平,有没有阅读原文,是否知道信息来源的真实度,而非趣味性地去猎取二手或三手的资料,这可能是假新闻。”
孙德俊也是马来西亚数码协会前主席,他指出,政治人物会在社交媒体塑造出希望民众认同的个人形象,“有句话说得很对——‘感知是建立起来的’(perception is build),它通过经年累月不断地推送,慢慢建构认同感,久而久之受众也会渐渐相信他。”
“无论如何,在个人品牌建立的过程中,我希望含有真实性。若你分享你在社区服务的照片,不应该是去到那里拍几张照片就离开,你必须是真的为这个社区尽心尽力服务。我觉得这就是选民要的,个人形象以外的真实。”
网络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社交媒体的便利性,也让假消息更容易且更广泛地流传,但陈丽娟认为,随着网民对假消息的认知逐渐提升,以及社交媒体平台提供的举报功能,如今要在社交媒体操纵舆论不如以前容易。
“现在网民很会辨认假账户,例如向脸书举报后,该平台就会去审核,然后关掉有关账户。现在要做一批水军(网络枪手)去刷社交媒体已经不容易了,需要培养一群粉丝。另一方面,像是希望联盟的很多忠实支持者,也会在社交媒体扮演监督的角色,比如举报假账户和水军。”
“无可否认,还有些民众会散播假新闻、煽动和炒作,这就需要规模性的策略,比如经营专页、同时推送创作内容,让死忠粉丝或支持者转发,以便起到带风向的作用,让更多受众看到同样的内容。像是当政治人物涉及法庭案件或新闻时,政治对手就会大量做批评内容,这或会影响选民的观感。”
据孙德俊的观察,社交媒体在打击假消息的发展过程中,“剑桥分析事件”是个重要的分水岭,除了让民众此后对假新闻的警觉度有所提升,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也在有关事件后,对打击假消息铆足全力做出相对的措施,例如聘请审查员在后台过滤错误的资讯(misinformation)。
“我觉得现在的其中一个大问题是,当科技发展让我们如此方便获得资讯时,我们要如何分辨资讯的真假。不同年龄层、不同的接受度和不同的知识水平也会产生不同的情况,尤其是在大选这样的时候,反而突显出这个问题本身的重要性。”
“剑桥分析事件”涉及英国伦敦一家政治咨询公司“剑桥分析”,该公司被指利用社交媒体脸书约5000万人的用户数据,包括用户在脸书上的发帖活动等,以及掌握用户的年龄、性别、种族、住址等个人隐私,来影响英国2016年脱欧公投和美国2016年大选,该公司业务甚至扩展到世界多国。
陈丽娟:网民转发新闻应保持谨慎 勿转发不实假新闻
网民应该如何在社交媒体中保持理性?陈丽娟建议网民,在转发新闻时应保持谨慎、避免起哄,别因为一个搞笑的梗图而抹黑一个议题,甚至是转发不实的假新闻;她也提醒身为选民的社交媒体用户保护好自己,在社交媒体发表言论时,需注意是否涉及煽动、污蔑或诽谤。
“有些社交媒体用户会展示自己的名字和照片,一旦被截图追究法律责任,有关用户就需要对自己的言论和论点负上法律责任。作为选民,在转发每个新闻的同时,也在影响别人。”
孙德俊强调,民众在传播任何资讯前,不仅要负责去理解,还要做出正确的判断资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以便对自己和他人负责,若不了解则不要随意分享。
“即便没有社交媒体,我们还是要信守作为人本身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做个负责任的人。社交媒体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不能把社交媒体当作一切。如何从多元的角度去吸取资讯并转化为你的认知,我觉得这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