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摄影:黄素蒂
赋予公共巴刹新生命,马章武莫花园巴刹料在今年10月“变身”为饮食中心,提供当地居民一个热闹的美食新天地。
王泽钦:每月租金低至50元 申请档口数量生意类型不限
威省市议员王泽钦指出,上述巴刹位于马章武莫16巷,因空置多年而被划为“不活跃中心”(kompleks tidak aktif)。

王泽钦(左起)与马双喜期待饮食中心成为当地热闹的饮食中心之一。
“若是活跃的中心,一个人只能租下一个档口营生;若处于不活跃状态,则可以更具伸缩性及开放的方式,让小贩可以1个档口每月低至50令吉的租金,向市政厅租用做生意,申请的档口数量及生意类型不限;也就是说有关地点不再局限于巴刹用途。”
该巴刹共有37个档口,因早年规划是充作巴刹用途,因此每个档口的设计与一般饮食中心档口的设计有所不同;当局早期已出租14个档口,但真正营业的却只有4个,包括椰浆饭、咖喱面、叻沙及复制锁匙档口。
他于本月初在脸书发布“1日租金无须2令吉”贴文,呼吁有意从事小生意的市民踊跃提出申请,在短短3周时间内,便收到14人提出租赁17个档口的申请,反应令人鼓舞。


“新档口的申请待市政厅审批后,小贩便可着手处理装修档口的工作,因此预料可在今年10月推介;目前仅剩6个档口还空着。”
他透露,根据租赁条件,市政厅与小贩双方签订5年(3+2)租赁合约,合约到期后可再续约;同时市政厅将会每3年调涨20%租金,意即第4年的租金将会是每月60令吉。
“新申请的小贩多数是卖熟食及饮料,之前有提出不少建议,希望能吸引人潮带旺地方;市政厅每3年才涨租1次,涨后租金也不会贵。”
他透露,当局已清理巴刹四周环境,档口也已装置电源及水供,厕所方面也已做好。
马双喜:空旷地供消费者停泊
马章武莫花园乡管会主席马双喜透露,该花园及邻近租屋住家约有千户,巴刹后方空旷地方,可作为巴刹功日后转换为饮食中心,供消费者停泊的地方。
同时,该乡管会建议入驻饮食中心的小贩成立管理委员会,与乡管会互相配合,维持地方卫生及安全。
据了解,当地原先是市政厅规划的公共巴刹,于2006年启用,惟因人潮不多,数月后更是乏人问津、小贩因生意差而撤出,导致巴刹空置至今。
小贩冀通过宣传吸引人潮增加收入
65岁的普斯帕拉妮自2007年起,便在巴刹内售卖椰浆饭、炒米粉、多屑(Thosai)及印度麦饼(Chapati)至今,每日约可赚取70至100令吉维生。

她每日凌晨6时开始营业至中午12时,前来光顾都是熟客,“档口前贴着中文食物名称,是老朋友帮忙写的;今年7月百物涨价,我只是调涨10仙,薄利多销就好,不能涨太多。”


营业至今约9个月,售卖咖喱面的梁臆瑛,及刚租下档口约3个月,售卖叻沙的陈荣福皆希望,通过宣传后人潮会逐渐增加,使巴刹兴旺起来,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