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执行任务的上海警察。
中国上海市封城后,引发民情沸腾。许多白领阶级被迫住在公司,以免金融活动中断;还有民众因封城导致就医困难,只能在网路上“众包”(crowdsourcing)医疗援助。
法新社报导,3月下旬,在上海封城前不久,金融工作者罗密欧(Romeo,化名)因为担心受到封控措施影响,因此决定搬到位于浦东的办公室。
随著企业努力在这个世界主要金融中心之一持续经营,有些人,比如罗密欧,只能被迫过著有家归不得的生活。
不愿透露真实中文姓名的罗密欧告诉法新社:“有些人睡在(公司)1楼和2楼,每个人都会去自己的办公室睡觉。”
他形容,晚间“大家不会被强迫交谈…每个人都很安静,并尊重彼此的距离和隐私。”白天的办公室礼仪,晚上也仍然适用。
对于上海的其他工人来说,个人隐私早就成了奢侈品。社群媒体影片显示,为确保生产不致中断,在封闭工厂里,许多工人只能睡在简陋铺位上。
家住浦西的蔡先生(Frank Tsai)也说,封城10多天后,他的粮食配给开始“不断缩水”。
蔡先生透露,这段期间,“我对餐点和食物摄取的担忧是我这辈子从未有过。”在疫情前,他的公司专门举办讲座活动。
随著封城时间逐渐拉长,部分居民只能以物易物,或是出高价购买食物。
一名居住在上海的马姓女子说,她花了400元人民币(约新台币1830元),只买到一箱泡面和一瓶汽水,“我只想囤点物资,因为我不确定这会持续多久。”
与此同时,受到封城影响,上海许多患有非COVID-19疾病的居民因为无法出门就医,只能在网路互助平台与社群媒体聊天群组张贴求助讯息。
一名周姓女子说,由于她与母亲习惯前往的医院遭到封锁,瘫痪的母亲已大约1个月无法更换导尿管,她很担心会引发感染,因此上网求助。
周小姐说,一般来说,更换导尿管程序只需要10分钟,但她已被5间医院拒绝,因为这些医院的相关部门皆已暂时关闭。
即使部分医疗机构仍正常营运,但仍有部分患者说,他们无法获准离开家门或取得交通工具,前往接受治疗。
尽管上海当局3月曾要求医疗院所继续收治非COVID-19、且有紧急医疗需求的患者,如洗肾或癌症治疗,许多人仍难以获得医疗照护。
现在已有不少志工介入协助。一名自称艾咪(Amy)的志工表示,一名患者收到详细指示,教导他如何避开繁琐手续,并越过黄浦江,到上海另一侧就医。
此外,还有大学生绘制表格,并汇整约1600笔网路求助资讯。由于疫情在中国是个敏感话题,他要求匿名报导此事。
想尽办法替罹癌父亲取得治疗药物的裴姓男子也说,一名志工将他加入一个聊天群组,他在里面看到供应相关药物的药局所在,此后聊天室里的志工还替他把药送到黄浦江另一边,“他们真的帮了大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