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释出的照片显示,俄罗斯一架坦克在托斯提也纳之战期间被摧毁。
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杰出学者包道格表示,俄乌展开战争,俄中与西方之间,美中之间,欧洲与俄罗斯之间,分歧将加剧、深化,而制裁、供应链中断搬迁、通膨、都让全球付出高代价,世界恐成最终输家。
他说,俄罗斯肯定是最大输家,中国稍微好一些,尤其是美国将再次专注于欧洲与俄罗斯。唯战事持续逾一个月,乌、俄损失惨重,美国、中国等其他国家,也不好过。
俄乌开战以来,美国遭受国内外不少批评,共和党指责总统拜登的”软弱”,让俄罗斯总统普京发动攻势。美欧联手对俄的外交手段失败,有损美国信誉与影响力。
批评也指出,美宣布对俄罗斯能源的进口禁令,影响油气来源及进一步抬高能源价格,而美欧严厉的经济制裁,尚无法止战。
美前国防部的包士可说,若乌克兰投降或被俄罗斯击垮,美国会因未更早采取更为强硬的行动,未设禁飞区等作为,失去最多。而俄罗斯将受益最多,其次是与俄国有”无限制”伙伴关系的中国。
中国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专家白明和甘思德表示,北京在侵略前夕与俄国签联合声明使自己陷入困境。
他指出,合作没有上限的中俄联合声明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掌权以来最大的外交政策失误,不仅使其声誉受损,还引发全球对中方野心的担忧。
北京原认为,保持不谴责俄罗斯,不介入、不干涉的态度,可避免卷入冲突,也能从战事后地缘政治变化中获益。但局势发展出乎意料,乌克兰抵抗超乎预期,欧盟觉醒,美欧等民主阵线一致抗俄,普京成国际罪人,身为俄国紧密伙伴的中国成为美国施压对象。
北京立场屡成焦点。从初期”呼吁顾及俄方安全诉求”,到表态”必要”斡旋,向乌提供人道物资,再到习近平”不能兵戎相向”说法,渐趋中立。
随著局势推移,”中国方案”逐渐清晰。更重要的是,从习与拜登谈话显示,北京并未关上中美协调大门,关键在于华府是否认同北京政策底线。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执行院长朱锋表示,中美可加强乌克兰问题的协调,加速推进停火。乌克兰危机的缓解与结束,可为深化中美合作、管控分歧提供动力。
另一方面,北京与乌克兰的军事和经贸联系也很紧密。解放军武器装备现代化自乌克兰获益良多。乌克兰不只是中方粮食与能源主要来源,是”一带一路”重要门户,北京不会在俄乌之间选边站。
澳洲战略政策研究所资深分析师戴维斯也表示,俄罗斯可能”惨胜”,最终在持久消耗战中击败乌克兰,但普京政权的声誉、俄罗斯的经济都遭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