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导/陈诗琪
摄影/董坤铭、受访者提供

Wilson(右)和Steven,两人皆有收藏及喝茶的共同爱好,从中学时期认识的同学,透过爱好兴趣演变成今天的工作伙伴。
老式留声机、上百个卡带、复古咖啡杯套组、横跨一战的照相机、50年代的纸袋等……
这些辗转多处、历经多年的古物,皆刻画并承载了过去一段往事,留下斑驳的痕迹来到现代人的手上。

年轻的摄影师Wilson因为爱饮茶,从一开始收集茶具,到后来越收越多,藏品也越来越丰富,他把藏品收进老屋作展示,运用空间与古物的交织,唤醒人们对岁月的缅怀。

收藏家一贯给人的印象通常是具有一定经济能力,并独具慧眼的老者,而站在眼前这位斯文瘦削的年轻人,竟是一名拥有多年收藏经验的古物收藏家。随他走进老厝,坐在舒服的软垫上,抬眼只见他不疾不徐地沏一壶茶,任滚烫的沸水往茶壶里浇满,轻轻的晃一晃,待茶的清香溢满全屋,再缓缓将茶水倒进小巧精致的茶杯里。

随即移开视线,四处张望整个老厝的构造,处处透着年代久远的时光斑痕,无论是墙上、天花板、橱柜、大门等等,还有几样摆放整齐,甚少见过,上个世纪的物件,彰显出曾经用过的痕迹。一间布满古物的老厝,像是杂货铺,更像是个古董店,漂流于时光长河里的古物,任由时间离去,留下来沉淀出优雅的美感。

充满二手美感的古物店,名唤Adieu Vielle朴巷老厝古物店,一座两层楼高,大门前挂上“西河”牌匾的老厝,就藏在丹绒道光海珠屿大伯公庙前的住宅巷子里,这里一带满是烟火气息浓厚的华人甘榜,仍保留着木屋的原始风貌,靠近大海,有神明的庇佑,以及清新自然的空气。
年轻人Wilson之所以把老厝改造成古物店,全因这一带甘榜是他小时候童年记忆的一部分,曾在这里长大,长大之后迁了出去,因为想给自己的藏品找一个家,他果断地选了这里。面对空置多年的老屋,他托关系求见房东,所幸对方被他的诚意所感动,为复苏古物,他和伙伴Steven一起重新整理粉刷,用两个月的时间整顿,使原本满目疮痍的老屋转身一变复古风情的老厝。

踏入收藏的第八年
不知从何开始,复古浪潮席卷了当代音乐、文艺、时尚圈,借机与年轻世代产生连结,古典雅致的复古元素在近几年逐渐盛行起来,导致各个领域想方设法跟进这波复古风。当然,这当中有人是跟风,也有人是真心喜欢,比如Wilson,就连给古物店取个名字都十分讲究意义。
Adieu Vielle朴巷老厝古物店当中的Adieu Vielle源自法语,Adieu是再见的意思,而Vielle则带有老旧的意思。把心爱的藏品安置在一个童年待过的甘榜,不幸的是,他清楚明白这个村庄将在未来的某一天被拆迁发展,而老东西也只会随着时间流逝变得越来越少。于他而言,取名Adieu Vielle,算是已做好心理准备跟这间老屋说再见了吧。
踏入收藏古物的第八年,Wilson依稀记得当初刚接触茶道时,心底日益滋生蒐集茶具的乐趣,一边喝茶一边欣赏陶瓷茶具,他笑称起初的收藏从一杯一壶演变至今的超多壶超多杯,可见口袋果然很杯具(悲剧)。
话虽这么说,但Wilson不仅仅是收藏茶具而已,而是借由做工精细的茶具正式打开收藏世界的大门,开始到各个古物店搜货,小至没人要的铁盒玻璃瓶,大至极具收藏价值的黑白电视、老式留声机等上世纪遗留下来的老物件。
“刚开始我常去逛跳蚤市场,去看看有没有喜欢的,慢慢地认识卖家,和他们打好关系,然后他们进了什么货都会打电话过来通知一声,省掉每个星期都要跑好几趟市场。早期的时候很好淘货,价格也还好,但因为近几年槟岛很多咖啡馆和民宿流行走复古风,有很多好货都被他们淘去,关键是货物变得越抢手,价格也就跟着水涨船高,也让我们在收藏道路上变得愈加困难。”
邻居物件借放地
正如Wilson所说,收藏古物必须从内心出发,必须把每一件收来的物品当做宝贝,毕竟每件古物背后都蕴藏着韵味悠长的故事,默然等待许久,只为与有心人相遇。

古物店里的老物件不多不少大概300多件,其中除了他与伙伴Steven共同淘来的古物,还有附近邻居街坊暂时借放的物件,大家可能一致认为物件与店内物品和装饰风格环环相扣才选择放在店里。从这儿可以看出,小小甘榜饱含浓浓人情味,附近邻里皆是看着Wilson长大,所以哪怕平时敞开大门也无所谓,邻里之间互助互相信任,不必担心盗窃问题,因为大家都是相熟许久的自己人。
除了古物店主人的身份,Wilson还是一名摄影师,Steven则是一名销售员,当初为了给自己的藏品找一个家,同时也为自己找一个适合工作的空间,于是两人相中这个占地面积1200方尺的老厝。
老厝共有5间房,被两人改造成茶室、休息室、工作室、拍摄室和仓库,大厅则拿来招待客人的地方,以及转租给私房菜团队的厨房。偌大的空间延续了古物的故事,也成为了两人建立爱好,经营事业的地方,而这充满古早味的古物店也常被他们当做摄影工作室、咖啡馆、茶馆、食馆那样对待。

家具二次利用好看实用
“当初创造这个空间也是想要让别人过来看看旧东西的美,现在的人很容易丢东西,比如老家一拆就把所有东西和家具给丢掉,觉得很可惜。其实这些东西是可以经过二次利用的,像一些柜子,翻新过后不仅变得好看,也很实用,搞不好比新买的还要结实漂亮。”
对于如何看出古物究竟是真品或赝品,在这个问题上,Wilson有自己的一套独特见解,他分享说像是年代过于久远的东西,比如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相机,因为难以制出复刻版,也就不存在赝品的问题。
至于赝品,经常会出现在瓷器上,有许多厂商纷纷效仿制作高仿瓷器,若要分辨的话,大可从纹路和色彩这方面仔细研究,只因以前的人都是纯手工制作,和工厂制品出来的质量多少有些出入,自然能从这里好好鉴别真品和赝品的区别。

保存多年的古物,依然很有价值,而Wilson也用了多年时光去练就一双锐利的眼光,学会挖掘古物的价值所在,古物的美,当然一开始收藏的时候还是免不了被人家坑,他也自嘲,就当做交学费吧。
看见自己的古物有了独立的空间,凭借对古物的追求与想象,Wilson和Steven任意摆设并经常给古物换位子,随心搭配老物件,在细微之处恰当拿捏出属于Adieu Vielle 朴巷老厝的风格。当暖橘色阳光斜照木墙绿瓦上,欢迎你走进古物店,好好品味古早童玩、古物的故事。
分享老物件
最贵的收藏品
50年代景德镇制绿杨莲系列,外销欧洲的咖啡器具。价值RM5800,是Wilson于5、6年前分期付款10个月所收回来的藏品,整套咖啡器具贵就贵在绿色颜色最稀有。
最老的收藏品
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战地记者使用的相机。价值RM600,可能因为住海边,受潮湿空气影响导致部分零件生锈,无法把相机镜头推进去并关上。
最有意义的收藏品
6、70年代英式咖啡、茶套具
女朋友从悉尼买回来送他的一套茶具,杯外是简单的白底玫瑰图样,杯内则充满浪漫粉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