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导/陈诗琪
摄影/受访者提供

过年怎能少得了年夜饭呢?她准备了喜气洋洋荤素搭配的西蓝花红烧鲍鱼和东坡肉,给丈夫和孩子品尝。
疫情无休止,远嫁德国多年的大马媳妇Mrs O.琪敏唯有选择异地过年。
在缺少年味的德国,回顾历年春节,使她决定带着混血女儿舒雅一起把家里布置得充满新年气息,营造过年氛围,买年饼、煮年菜、挂红灯笼、穿新衣,实现了那句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春节,弥补不能回马过年的遗憾。
眨眼间又是新一年初始,春节将至,家家户户开始购置年货、除旧迎新、制作年饼、准备团圆饭等,以期待一个美好新年的到来。然而近两年因新冠疫情大流行,远在他乡的国人却无法回国与家人共度春节,回家过年成了他们心中最热切的期盼,万般无奈之下,他们只好回顾往昔新年,一律在异乡就地过年,让年味不缺席,让思念飘向家乡。

于6年前远嫁至德国的怡保人琪敏,在自己经营的《Mr & Mrs O.》脸书粉丝专页上分享德国家庭的日常生活,与粉丝聊聊有关德国生活、夫妻文化差异、育儿观念等话题,积攒14万粉丝,拥有非一般人气。
多年前,琪敏在新加坡工作时,认识了现在的德国丈夫Oliver,两人恋爱交往3年,随即跟着丈夫嫁到德国去,婚后又3年才拥有可爱的混血女儿舒雅Sophia。
能够结识外国人,与对方发展一段异国情缘,乍听之下十分浪漫,但真正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相信不少女生都会望而却步。对于德国,琪敏坦诚表示,嫁过来之前完全对德国一知半解,等到嫁过来久居之后才渐渐开始了解这个国家。

在异国住久了难免会想念起家乡,琪敏说她每年必返马一次,每次都挑华人农历新年回去过年,因为只有这时候家才是最热闹的,所有家人亲戚都在场,大家一起感受年的喜气,以及共吃团圆饭的那时那刻。
但由于琪敏后来经过怀孕生子,加上如今的疫情时期,导致她有3年多时间没回马,就连女儿舒雅也还未见过自己的外公外婆,叫人遗憾的是今年虎年琪敏依然无法回乡过年。既然无法回乡享年味,人在异地的琪敏,身为华人,该有的过年仪式感还是得有。

灌输女儿 华人过节概念
相比起华人过新年的热闹,德国的新年反而冷淡许多,琪敏说德国的新年日同样落在元旦这天,但德国在全国范围内不得销售烟花,自然无法热热闹闹地度过跨年夜,只能与家人朋友在家喝香槟简单庆祝。更何况德国人的元旦新年也不存在什么仪式感,不过德国人过圣诞节与华人过农历春节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充满着节日的仪式感,比如他们都会准备圣诞树、圣诞火鸡大餐、圣诞礼物等。琪敏自己也认为德国人普遍最注重的节日当属圣诞节。
她还记得初到德国时,对华人新年不怎么上心,只是单纯在家挂一些新年装饰,像是春联、挂件之类,直至女儿出生后她才认真看待新年,隆重而盛大地准备着过年的仪式和习俗。

“我女儿是混血儿,她也有一半华人基因,我一定要让她知道新年不只有1月1日,还有华人的农历新年也很重要。我要从小培养她华人过节的概念,因为人在德国不只是要了解爸爸的新年,也要懂妈妈这里的春节过年习俗要准备什么东西。所以有了她之后,我会特别注重华人新年,毕竟它代表新一年,也是一个隆重的传统节日,其他节日像是中秋节我也会陪她玩灯笼,不过端午节那些节日我就没有过了。”
她补充道,德国完全没有过年气氛,首先德国不如英国美国有唐人街,华人也不聚集在同一个社区,因此想在德国体验犹如马来西亚过春节的热闹,还是非常难的。

在家打造 新年氛围
俗话说,过年的喜庆可以抚慰乡愁。
琪敏自从有了孩子后,就再也没有回马过年了,因为疫情来势汹汹,孩子太小不宜坐长途飞机。即使如此,决定在异地过年的琪敏,为了给女儿舒雅体验春节的喜气欢乐,临近春节前,她都会事先装饰好家里,准备粉红色的桃花树,并且不顾周围德国邻居的眼光在大门口前挂上红灯笼,打造浓浓的新年氛围。
“他们看到应该也明白的,毕竟他们知道我是华人,看到灯笼就知道是华人在过节。”

来到年三十晚也就是除夕夜,家里只有他们一家三口,所以她会在家煮个简易版的年夜饭,到了隔天年初一晚,她才会准备一桌完美的年菜,烹调出自己的拿手好菜,比如西蓝花红烧鲍鱼、翡翠炒带子、东坡肉等。吃完新年饭,是时候开始派红包给女儿,除了给女儿红包,她还会准备一个漂亮盒子,里面装着不一样口味的年饼、几个新年柑和包着5欧元(约23.5令吉)的红包派送给隔壁两家有小孩的邻居。
“因为这两家都有小孩子,所以想说包个红包给个意思,顺便让他们知道我们华人过新年有派红包给小孩的习俗。”
如琪敏所说,没有办法回家过年,那就自己找年来过,幸好她在德国还能买到一些本地华人做的年饼,只是可惜了在这里无法燃放红色鞭炮。年初一清晨放鞭炮开年是琪敏家乡的习俗,象征着送旧迎新,少了这个仪式,多少差点意思。

丈夫配合尊重
一年接着一年过,身边许多人老是感叹年味越来越淡,越过越没意思,然而这对于独在异乡过年的华人来说,每逢春节将至,心中思乡的情绪总是不断涌上心头。琪敏回想起以前在家乡过年时,经常不断嫌弃新年没有气氛,现在到了国外,才深刻感受到与平常日无异的新年,有多无聊!没有可以休息的长假,少了可以串门的亲戚,毫无鞭炮轰鸣的气氛,几通与家人道祝福的越洋电话就是新年的全部了。
“全部德国人有谁知道你在过年,也没有人会跟你讲恭喜发财、新年快乐。所以他们不懂我们华人在过节,这样我就要主动问候,跟他们过节拜年。当然对方有小孩子就更好啦,我可以派红包给他们。”
当然派红包这个举动,更是加深了外国人对华人传统过年习俗的印象,对外国小孩来说,也是一次特别的经验。而作为德国人,既是琪敏的丈夫Oliver一样给予她同等尊重,不仅十分配合她过年,还会帮忙装饰家里、挂灯笼、买礼盒,开明的看待琪敏在德国过华人新年。

新年除了在家过年,为了突显东方古典美,琪敏还会上网买些新年旗袍给女儿穿,但这时候的德国是冬天,所以她会挑选稍微厚一点材料的旗袍。穿上旗袍过年,拍照留念,记录成长过程,她期待小舒雅长大以后看回照片,能够知道自己小时候过新年都穿什么,吃什么。
不但如此,琪敏还会向女儿述说有关新年的传说故事,因为早前有位台湾朋友给她寄了两本故事绘本,一本关于新年,另一本则是端午节故事。舒雅尤其喜欢新年故事绘本,时常要求琪敏说睡前故事给她听,其中她对舞龙舞狮最感兴趣,是因为在那本书里舞龙舞狮是呈3D立体形,所以她特别喜欢也很好奇舞龙舞狮究竟是长什么样。说到这儿,琪敏再次按捺不住想立即回马的心,带女儿去看真正的舞龙舞狮。
人在德国,心却在马来西亚,哪怕虎年无法回来,琪敏仍然选择就地过年,组织起来把年办得有滋有味,在沉浸式的体验中感受生动多姿的华人新年,并与粉丝们一道分享准备过年的过程,将传统新年习俗洒遍各国角落,享受这充满异国风味的新年,让新年的美好依旧如约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