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导:刘慧贞
摄影:受访者提供

法伊查常受邀演奏古筝,他尽情地投入在每场演奏之中。(右)法伊查也曾以中国古装打扮演奏古筝,进行了更多的尝试。
姓名:法伊查(Mohamed Faizal)
年龄:39岁
职业:全职古筝演奏员
多元文化融合的场景,总能轻而易举地吸引目光。弹奏古筝的马来男子、挥写一手漂亮中文书法的马来青年。我们发现这画面格外引人瞩目,只因美好的事物,总是耀眼。这周两期的《悠周》,就来带大家认识这两位来自新加坡的马来青年,从他们的视角,看中华文化。
14岁那年的邂逅,泉水般空灵的弦音流入他耳里,至此,他爱上了那名为古筝的乐器。他用探索的角度,层层掀开另一文化的面纱。从双手生涩,到灵动地在琴弦上跳跃,他成为了新加坡首位马来裔古筝演奏家。

14岁那年 爱上古筝
法伊查,一位土生土长的新加坡公民,他身穿马来服,头戴宋谷帽,身坐在古筝前,手指连续拨弄着一根根弦线。他轻轻一刮,银铃清脆的声响飘落,一首经典乐曲在他指尖的引领下翩翩奏起。这画面在去年的开斋节惊艳了一众网友,欢快的一首马来曲子,法伊查以中华民族乐器古筝演奏,巧妙地融合了两大民族文化,贺众人开斋节快乐。
弹奏古筝时,他犹如一位翩翩公子,手指在琴弦之间跳跃,牵动着听众们的情绪。这位游走各个大小舞台的古筝演奏家,原来也当过护士,曾是医院里的白衣天使。不仅如此,身形健硕的他,也是位健身教练,而如今,他以成为物理治疗师的助手为目标,正积极进行培训。拥有多重身份的他,无论多忙,也不曾让双手停止弹奏。
坐在古筝跟前,他身上那份游刃有余和自信,都是日积月累的成果,这一切,都得从他14岁那年说起。

他爱上古筝那时候,正是14岁那一年。在新加坡国际艺术节的一场活动上,他头一次见到了古筝,在乐手撩拨琴弦时,深深地被这乐器给震撼。他意识到自己彻底地为之着迷,那美丽的音律霸占着思绪,久久不散。就这样,他这份强烈的喜欢,使他的步伐逐渐往华乐团靠近。
在南洋理工大学就读护士课程时,他被朋友邀请加入华乐团,那年18岁的他,虽然仍旧对古筝痴迷,但他在乐团里首先接触的乐器反而是二胡。那时,乐团里并没有古筝班,于是他被安排到了二胡组。
尽管如此,这也阻挡不了他往古筝的怀抱奔去。他在校园外头报了古筝课,遇上一位会说英语的北京古筝大师,而他是唯一的马来学生。拜师一年后,因课业过于繁忙,法伊查最后也告别了古筝班,开始自学的生活。在乐团里,他也依旧担任二胡手的角色。

与二胡的不解之缘
成了大学华乐团的一员,法伊查接触了截然不同的文化环境,认识了许多中华乐曲。
“我还记得,自己以二胡演奏的第一首曲子是《平湖秋月》,以古筝试弹的第一首则是《梁祝》,《梁祝》也是我最喜欢的歌曲之一。”
古筝和二胡对他来说都是非常能表达情感的乐器,而二胡本身与小提琴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因其音色悲柔,因此时常用以演奏较为伤感的歌曲。
“虽然二胡只有两根弦,但其实挺难掌握的。”
初加入乐团时,学习二胡的日子使他倍感压力。那时,面对着连简单的一小段都无法演奏的窘境,他灰心至极。与他同期的团友们都已经准备参与年度音乐会,而他却止步不前。那是段沮丧的日子,他也动过放弃的念头,但在学长的劝说下,他决定再试试。
沉淀一星期后,法伊查回归乐团,仿佛脱胎换骨,就连他自己也感到惊喜,他不但进步飞跃,还成为了乐团里顶尖的演奏员之一。
“自此我明白了,要学好乐器,首先必须让自己放松身与心。”

乐曲跨越种族
偶尔手拉二胡,偶尔指弹古筝,那段美好的大学乐团时光,使法伊查收获许多。在这满是古风的环境里,他被浓厚的中华文化给熏陶,为更好地呈现出曲子,他对中文歌曲和音乐做了很多搜索和研究,包括中华乐器,它们的历史等等。
法伊查拥有8架古筝,他说,每架都呈现着不一样的音色。他把每架古筝都调成不同的调式,有的适合弹奏日本曲子,有的则适合阿拉伯曲,而他的第一架古筝,是叔叔送的礼物。
他依稀记得那时自己初入华乐团,总在家中把玩着从乐团借来的二胡,每每有亲戚到访时,便是他展现独奏舞台的时刻。法伊查的叔叔知道他心系古筝,看见他对音乐如此热爱,于是便买了架古筝给他。
那是架重达18公斤的古筝。那时他叔叔说:“若你能背着这架古筝走上楼梯,那它就是你的了。” 法伊查完成了挑战,拥有了人生中第一架古筝。

专业护士课程毕业的法伊查,在医院当过一段时间的护士后,机缘巧合下成了全职的古筝演奏家。他游走于各种大小型演奏会、路演等,从他的指尖之间,时常能听到以古筝弹奏出华、印、巫三族的传统乐曲。
只因爱上一门乐器,也爱上了异族文化。古筝让法伊查开启了与中华乐器的缘分桥梁,而二胡则使他发觉了自身的潜能。在音乐的道路上,不分彼此,爱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