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南建迪(左2)参观展览柜台,了解各家公司稻米生产的详情。
农业部周二推介改良后的大规模稻田精明计划,稻米产量可从3.5公吨提高至7公吨,而每公顷稻田的净收入可从5400令吉提高至1万5600令吉。
此外,预计稻农的年度平均收入,也可从5000令吉提高至7900令吉。
农业及农基工业部长拿督斯里罗南建迪今天(23日)在部门,见证11家米商签署参与新模式的大规模稻田精明计划的备忘录说,这是吸取过去计划中的弱点而经过改良的新模式。
“这包括减少对政府财政的依靠,透过合约或租的方式结合稻田,也让私人稻米商参与稻米生产的计划,同时废除及减少中间人时常向稻农征收高服务费的现象。”
参与这项计划的11家米商为Hugeturn、Sinaran Murni、Eco Agro Pentagon、CC Jaya Innovation、Hartamas Sentosa 、Jelapang Padi Emas、Kilang Beras Rajang、Kilang Beras Rakyat Sekinchan、、FGV Integrated Farming 、国家稻米公司以及马来西亚巫裔米商协会。
罗南建迪说,这11家公司是扮演项目管理以及服务供应者的角色,如使用插秧机、收割机、监督肥料及农药的使用,同时也可以购买或处理生产的稻米。
他指出,预计这些公司每年为这15万公顷的稻田,共投资了9亿令吉至10亿令吉之间。
他说,国内的大部分的稻米领域依然没有经济导向,少于2公顷的的稻田依然没有被充分的使用。
他说,政府希望可以在《第12大马计划》,将稻米自供自给的目标从现在的70%提高至75%,目前我国尚有30%的白米从外国进口。
“透过这项计划将2019年3.5公吨的稻米,提高至第12大马计划下的7公吨。”
他说,首阶段的计划将于5月或6月期间开始,涉及15万公顷的稻田。
他在较后的记者会上说,稻田管理不当,是影响稻米收成原因之一。
“稻种固然是影响收成的因素之一,但稻田管理的问题也很重要。”
他举例,雪兰莪州适耕庄的私人稻田,每公顷的年产量为9公吨,但是联邦农业综合发展局(IADA)、慕达农业发展机构(MADA)以及格慕达农业发展局(KADA)管理属下的稻田,每公顷只能生产4.38公吨的稻米。
他说,若稻田更有效管理可以获得更好的产量。


- Account & Admin Assistant
- Accounting & Finance
- Simpang Ampat
-
MYR 3K /Month


- GMBB Part Timer
- Event
- Kuala Lumpur
-
MYR 110.00 /Day


- 软件测试与客户支持专员 Software Testing & Customer Support Specialist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Kuala Lumpur
-
MYR 3K /Month


- Software Developer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Kuala Lumpur
-
MYR 4K /Month


- Admin cum Customer Service
- Engineering
- Bayan Lepas
-
MYR 3K /Month


- GMBB Part Timer
- Event
- Kuala Lumpur
-
MYR 110.00 /Day


- GMBB Part Timer
- Event
- Kuala Lumpur
-
MYR 110.00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