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裙竹荪周遭拥有白色的格孔状网条,因而得名。
在经过不断的努力研发下,霹雳太平金岭菰业终成功的把野生竹荪移植到室内驯化并大量繁殖,并成为国内首个成功培植竹荪的先驱者。
拥有30年栽种蘑菇经验的该园东主陈世策,过去虽渴望培植竹荪,但野生竹荪却难找,且可遇而不可求,使他无法圆梦。
直到去年的8月15日,他偶然的在其蘑菰园后的山林中,发现一株白裙竹荪,让他喜出望外,于是提了竹荪的母种到室内进行栽种,结果在经过一年余的钻研后,终掌握了培植竹荪的技术,并可大量繁殖竹荪了。
陈世策受访时说,在成功培植出第一批的竹荪后,其蘑菰园将会大量进行繁殖,让参观者可以观赏到更多的菰类及菌类外,也可购得新鲜的竹荪。
白裙竹荪可进食 黄裙有毒只能作药用
他表示,竹荪是一种菌类,也称为竹笙或竹参,属鬼笔目鬼笔科,是著名及珍贵的保健食用菌,属“三珍”之一,其味道鲜美香甜,拥有竹笋的独特美味,且营养丰富及拥有抗氧化与抗腐功能。
他也说,在我国生长的竹荪大部份属于白裙竹荪及黄裙竹荪,其中白裙竹荪无毒可以进食,而黄裙竹荪却有毒,只能作为药用。
他表示,本身在经历30余年的栽种蘑菰行业,培植了许多个品种的菰类及灵芝等,当中也极渴望能培植竹荪,但找遍了许多地区,都无法找到这种菌类,一直失之交臂。
他说,这是因为竹荪只长在腐烂的树叶、树木或竹丛中,且当整株竹荪在完整冒出的时间相当的短,一旦错过了便非常难发现,故要培植竹荪有一定的难度。
他指出,在提取了竹荪的母种后,便将孢子移植到腐木上,当菌丝全面渗透腐木后,即盖上泥土及木屑,约2周后,菌丝便会长出泥土表层形成菌束并打结,然后在打结处结出了一粒粒卵状球形的子实体。
他表示,子实体在约1个月后便会爆裂后,便冒出约2寸长的菌柄,柄端拥有绿色的菌盖,周遭则长着疏松格孔状网条的菌裙,非常特别。

他也说,竹荪的菌帽会长出绿色的孢体,这些孢体拥有粘液及发出味道,吸引昆虫前来吸食,而一些孢子便粘在昆虫的脚上,而被吸食的孢子也会随昆虫的排泄物排出,在适当的地点繁殖。
他说,竹荪在完全长成后便必须采撷,否则过了数个小时便会软化,味道也会较为逊色,不过竹荪在软化后,也可晒或烘干或收藏成为食材。
他指出,由于我国迄今仍无人成功以人工培植竹荪,故在驯化及纯化竹荪的过程中,须要靠自我摸索,庆幸本身凭着拥有丰富的培植蘑菰经验,并花了1年余的时间,才掌握了正确的技术,成功驯化及纯化了竹荪。
他说,从下种至收割竹荪大约需要3个月的时间,而竹荪在收割后,其卵子仍可以继续生长,至少可以收割3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