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中国货物出口在国民经济的比重,已由2006年的35.4%下降到17.4%。
中国国务院参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强调,“内循环”“双循环”是中国经济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个目标“不会改变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他周二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吹风会上,如此指出。
中国官方学者否认“双循环”的新发展战略是被动应对中美冲突,以及2019冠病疫情冲击的短期措施。
林毅夫指出,“内循环”“双循环”是中国经济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个目标“不会改变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林毅夫表示,虽然受冠病疫情冲击与中美摩擦的影响,拉动中国经济“三驾马车”中的外需萎缩,但并不会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明显影响。
过去几年,中国一直努力降低经济对出口的依赖。2019年中国货物出口在国民经济的比重,已由2006年的35.4%下降到17.4%。也就是说,82.6%的国民经济主要靠国内投资与消费,实现了国内循环。
林毅夫说,根据经济发展规律,经济体越大,国内市场就越大,国民经济就会更多依靠国内循环。
他举美国和日本2019年出口分别各占GDP的7.6%,13.4%的数据解释说,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民众收入持续提高,经济体量与服务业占比增大,出口占GDP比重也会逐步降到美日两国的水平,中国经济也会愈来愈依靠内循环。
中国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昨天在吹风会表示,中国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战略,与中国自身比较优势的变化也有关系,即从具有庞大的廉价劳动力市场转变为超大的内需市场。
中国官方最近不断提出“内循环”“双循环”的发展目标来寻求保障经济,外界认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将会是中国“十四五”(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指导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