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四(27日)仍只有Pulau Angsa号操作,乘客不禁感叹等候渡轮的时间漫长。(档案照)
随着第二艘渡轮Pulau Undan来不及复航,周四(27日)还是只有Pulau Angsa号运作,乘客不禁感叹等候渡轮的时间漫长。
本报记者周四走访槟岛渡轮码头时,发现虽然等候渡轮的人潮不少,暂时没有出现满载的情况。
由于目前只有一艘渡轮川行槟威两岸,所以无法赶上的乘客必须等候40分钟,才能乘搭下趟的渡轮。
周四上午,快捷渡轮同样在上班的高峰时段,提供免费巴士载送服务,最后一班是早上10时10分。
学院生黄卉欣(19岁)说,自2017年起,她就差不多每天从北海,乘搭渡轮到槟岛上课。

“但今年的渡轮很久才抵达码头,致使我有时上课迟到,必须提早出门。”
退休人士林先生(67岁)说,本身每月都会从槟岛,乘搭渡轮到槟城中环广场,再转搭长途巴士到吉隆坡,以为探望女儿。
他说,以前每半小时就有一趟渡轮,但现在却约一个小时,他只好在出发的前一天,前往码头确认渡轮班次。

商人叶先生(65岁)说,本身于10多年前到中国做生意后,每年都会回槟乘搭渡轮;在我国实施行管令后,每周则会乘搭渡轮至少4天。
他说,他以前是因住家在北海市区,使用槟城大桥过岸浪费时间,而选择乘搭渡轮。至于如今,他是视力不好且久未驾车,只好使用渡轮。
他建议,当局在码头贴上渡轮班次的告示牌,以免不清楚详情的乘客等候过久。
曾家麟:槟威渡轮是大马象征 唯一可连接两岸物流系统
另一方面,马来西亚物流师协会总会长准拿督曾家麟受访时表示,槟威渡轮不仅是槟城的象征,也是马来西亚的象征,唯一可连接两岸的物流系统。
他说,在槟城大桥于1985年启用前,槟城两岸的交通系统都是依靠渡轮,毕竟当时的货物运输量较少。

“那个时候,渡轮扮演着本地运输的角色,功劳很大。”
他续说,渡轮承载着槟城人的回忆,对于没有交通工具的人来说,渡轮更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不过,他指出,渡轮零件都有一定的保质期,所以当局可在保留古典设计下,打造新的渡轮。
“渡轮如今较注重于人流,在新渡轮投入运作后,乘客将对有关服务更有信心。”\=
他提及,该会向来支持“人走,车不走”的概念,而公共交通,包括渡轮正符合此概念。
无论如何,他希望,渡轮服务能交由有相关知识和经验的人物管理,同时也呼吁当局定期维修新渡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