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楷霖
众所周知自上一届509大选后,一个以“捍卫华人权益”为出发点的政党无法讨好华人票而惨遭排挤,导致马华输剩一个国席。那次之后,很多人议论纷纷,马华会否因为那一次大选挫败而被当时的国阵盟友排挤、放弃,甚至谴责,更有人开始猜测马华会否因为面子或挽回华人票而选择退出联盟另寻出路。可马华并没有放弃国阵,相反的还维持着友好关系。
自马来西亚独立以来,马华拥有的底蕴和资源并非一个509可以轻易打败,他们可以建立自己的党校、课程甚至提供一些额外福利等,这些资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累积出来的资本。马华并不会一次政变而突然倒台,毕竟全世界老牌的政党都有累积可抗衡几十年的本钱,打个比如,台湾国民党败选但也不见得马上垮台、美国的民主党败给特朗普的共和党后,也并没有退化的迹象。或许,马来西亚的政治在世界强国们的眼中是微不足道,但老牌政党在国内的资本还是非常足够的。
马华留在巫统阵容是因为他理解希盟的合作性并不是想象中的坚强,所以他们坚持留下,哪怕被华社放弃了,他也没有打算用最捷径的方式挽回华社的信任,却用了另一种方式巩固与巫统的关系,因为马华也不是笨蛋,说明了,就是他知道巫统和伊党会形成一线,并且于来届大选会因马来票数领先而有所发挥,所以按照马华以往的作风,“分一杯羹”是不可缺少的行为,他自然而然地会坚持与巫统站在一个阵容上,希盟已经有行动党站台,马华与行动党的关系也闹得非常僵,毕竟一山容不下二虎,希盟无法容下第二个华人党。
到底马华还是不是为华社办事?可能本质上已经有所改变,其一,马华短时间内是无法获得广泛华人支持,所以马华青年团在王晓婷的重组和带领下,走向了友族路线,尽量在短期内获得友族的认知和认可;其二,自从马华曾做过反对党后,马华学会了反对党以往的风格,要知道,在任何一个民主制度的国家里,要短时间内获得选票或信任的方式就是“煽动”;三,马华党员多为从商,自从大选败选后,朋党们的“饭碗”自然会有所影响,所以他们要学会的是尽量保住“命脉”和“本钱”,不然谈什么理想都是假的。
马华如今显然已经不是只以“华社利益”为主出发,更多时候已经走向多元化,但是这种多元化并不是我们想象般健康模式,而是以利益为先的出发点。如今国盟当上政府了,马华似乎也停止了呼吸、火也熄灭了、声音也没了。就连最近的“每周五为爪夷文日”一事也没什么正面发表,连一个解释也没有。马华开始陆续被委任官位甚至一些重要职位。这与之前批评行动党时的语气有点反差,威严顿时也没了。
我可不能说马华已不再为华社办事,毕竟马华有必要留在与巫统、伊党的阵容,因为若一个联盟没有多元化种族的支撑,那国家的发展模式会越走越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