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方舱医院”准备好了!
为应付接下来可能出现的“海啸式”疫情,国家天灾管理机构(NADMA)和卫生部仅花费3天的时间,将沙登农业博览园(MAEPS)打造为临时医院,并称之为“低风险新冠肺炎隔离与治疗中心”。
卫生部周五带领媒体“揭秘”该中心,并讲解中心内的各种设备,让媒体一窥究竟。

大马版“火神山医院”已经准备就绪。
卫生部医药设备组官员吕怀娜表示,国家天灾管理机构与卫生部是于上个月27日着手建设“低风险新冠肺炎隔离与治疗中心”,并于本月30日完成建设工作。
她说,中心由3个展馆(Dewan)打造而成,可容纳最多600名的低风险新冠肺炎病患。
“A展馆可容纳400名病患及C展馆可占地1万5000平方公尺,可容纳200名病患。”
“至于D展馆则用作医疗人员和官员休息与汇报疫情的讨论区。”

她指出,中心内将以3种颜色划分为3大区域,即绿色为“安全区”、“黄色”为“警戒区”及红色为“高风险区”。
她说,为让暂居在中心内的病患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卫生部也贴心准备各种设备,除了每名病患有自己的病床、书桌椅、锁柜和插座,也设有病患休闲区(patient lounge),里面有电视、沙发和简单的餐点。

“此外,中心内也配有稳定的无线网络,我们希望在这边的病患能够放心的居住在这边。”
她表示,卫生部和国家天灾管理机构是花了3天的时间,将沙登农业博览园打造为低风险新冠肺炎隔离与治疗中心”。
“目前,A展馆的设备已经就绪,只剩下C展馆还有一些设备未完成。”
她也解释,所谓“低风险新冠肺炎病患”乃症状较低或没有症状的新冠肺炎病患。

低风险新冠肺炎隔离与治疗中心将接收来自雪兰莪、吉隆坡、森美兰州和霹雳州的低风险新冠肺炎病患。
其实,国家天灾管理机构已制定一套接收病患的标准作业程序(SOP),即上述地区的医院若出现饱和,则联络国家天灾管理机构,而该机构会安排将有关医院的低风险病患送至中心治疗和隔离。

为确保病患的安全和避免扩大疫情,该中心做足防疫准备,包括病床之间相隔2公尺的距离,2张病床为一小区,一小区与另一小区间有隔板阻挡。
医护人员在进入“红色高风险区域”前,也须依照11项指示才获准进入。
此外,A展馆与C展馆内也配有4间医疗室,包括治疗室(bilik rawatan)、复苏室(bilik resusitasi)、X光扫描室(bilik X-Ray)和药物存放室(stor ub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