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旭日映盐》由张旭在2017年8月6日拍摄于山腰盐场,将盐场的另一种美呈现于世人眼前。
天空之镜 “盐”值爆表,成福建百年盐场“代言”!
中国海盐文化之乡——泉州市泉港区,区内盐业资源丰富,海盐生产历史悠久,而区山腰盐场的产盐史最早从清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开始,至今已有220多年历史。

傍晚的山腰盐场仿若天空之镜,更成为了福建百年盐场代言,而山腰海盐这个“老字号”的南方海盐生产企业、除了是最大的高端绿色食盐(载体盐)生产和出口盐基地外,也是全国食盐定点生产企业之一,其生产的优质原盐获得全国食品、工业品博览会银奖,更被国家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评为“食用盐外质控样品优质”等称号,生产的“福建原盐”、“研磨餐桌盐”成为厦门金砖会议指定食用盐。

据盐工们介绍,盐场年生产能力8万吨,年实现产值5500万元,上缴税收近千万元,而山腰盐场能延续220多年有几大优势,除了历史积淀足够厚,始于宋元时期,并有完整的历史传承脉络外,盐田面积足够大,是全省第二大国有盐场。
而该盐场盐工工艺传承多年,目前还在使用传统工艺晒盐,其海盐集古法工艺生产、品质纯净自然于一身,标榜着“原生态、纯天然、全人工、零添加”,是真正的天然绿色食盐。

山腰盐场有着十万公亩的生产面积,这片广阔的盐场被分割成无数的方形小格,用于制作盐巴,每个方形的小格有两个进出水的小口,盐工会在晨间将海水引入晒盐,海水经过暴晒,凝结成了白色的晶体沉积在水中,晚间将已提炼过的海水排出。

之后,盐工们分工明确将盐田里将提炼出来的盐巴推至同一个角落及将这些盐巴铲上岸进来进一步晾干。
此外,该盐场也研发盐的各类衍生产品,如食用、洗涤、艺术等,同时形成竞争优势,其他地方想开发此类项目则没有这先天条件。此外,盐场的原料成本也低,原材料主要是海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另一方面,受邀拜访团由来自10个国家和地区的18家海外知名传媒的22位媒体高层组成,而本报署理总经理林星发则是受邀高层之一。
拜访团也获得泉州市泉港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晓莺及泉港区前黄镇党委书记蔡奔腾热情招待。


- Account & Admin Assistant
- Accounting & Finance
- Simpang Ampat
-
MYR 3K /Month


- GMBB Part Timer
- Event
- Kuala Lumpur
-
MYR 110.00 /Day


- 软件测试与客户支持专员 Software Testing & Customer Support Specialist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Kuala Lumpur
-
MYR 3K /Month


- Software Developer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Kuala Lumpur
-
MYR 4K /Month


- Admin cum Customer Service
- Engineering
- Bayan Lepas
-
MYR 3K /Month


- GMBB Part Timer
- Event
- Kuala Lumpur
-
MYR 110.00 /Day


- GMBB Part Timer
- Event
- Kuala Lumpur
-
MYR 110.00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