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廿六观音开库日,椰脚街观音亭(广福宫)清晨就有不少信徒到来“借库”和“还库”,善信谢亿莲更用了3个星期准备,以传统方式即以红纸包扎钱币,制作多达1万1000封红包来“还库”。
谢亿莲(退休人士)接受《光华日报》访问时直言,用红纸包扎钱币的传统文化渐渐失传,如今民众“还库”的红包百花齐放,尤其为了方便,许多人改用新年红包封来包,这已乖离了传统文化。
她希望她的坚持可以让这个文化继续传承下去,也借此与更多信徒结缘。

此外,谢亿莲指出,其准备在红包内的钱币,全都使用古龙水及七色花洗过一番,并在置入时确保钱币是“一公一母”(正反两面)。
她说,观音“借库”之文化非常灵验,这是她第5年来“借库”,过去是祈求财富,如今已达到心愿,于是今年祈求健康。
她也说,其从事会计行业的友人在“借库”之后生意蒸蒸日上,今年也制作了3000封红包来“还库”。

张先生(40岁,工厂员工)也说,他在10年前已开始来向观音“借库”,希望来年工作比较顺利,也能赚多一些,果然“借库”后事业有较顺的趋势,因此每一年都来“还库”及“借库”。
观音开库日也称观音开铁柜之日,信徒都会到观音庙求取红纸包扎的钱币回家,谓之“借库”,次年送回红包予观音庙作为答谢,谓之“还库”。周六清晨6时,椰脚街观音亭铁门一开,各地信徒便涌入庙里烧香膜拜,通过“卜筊”向观音请准“借库”,祈求好运兴旺。

要记得“还库”
陈彩希(68岁,家庭主妇)指出,10余年来,她每年都会在这一天来观音亭,惟有其中一年因忘了“还库”,结果无法掷出圣筊,因此她说,“借库”后一定要记得“还库”,才能够重新“借库”。
她也说,若开库当天忘了携带红包到寺庙,亦可通过乐捐作为“还库”的替代方式。
她表示,这些年来,她祈求平安、孩子工作顺利、孙子乖巧,都有得到相对的回应,此外,买万字也能“心想事成”。
她续说,今年碰上其中一位女儿休假,便带着首次参与的她一起来参与。

“借库”只有这天
广福宫观音亭已有200多年历史。观音亭职员黄明源受访时说,今年人潮依旧络绎不绝,相信是因为经济不景气,人人都希望有多一些钱在身,因此向观音借红包,祈求平安、健康和财富,冀能“赚到吃,赚到钱”。
黄明源指出,只有正月廿六这一天可“借库”,当天从清晨6时开放至晚上8时左右;不过信徒可随时“还库”,未必要等到这一天才还。
此外,他表示,当局没有限制善信领取多少封红包。一般上,善信通过“卜筊”,领取数量从1、2封开始,甚至加倍至4、6、8封不等。不过,亦有一些信徒没有“卜筊”,直接领取红包。
他也说,“借库”没有避忌,任何生效都可以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