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清音
首相马哈迪不久前提起为了国民团结应该继续宏愿学校时,已让华社的心情五味杂陈。随即,9月1日的土著大会所通过的四大领域提案的其中一项是单元教育,更是触碰到华社的神经线,很快就引起回响。仅为对华社而言,单元教育的实行代表着华文教育的“结束”。
董总在文告中表明他们不是反对国民团结,反对学生交流或是要隔离各族学生;而是宏愿学校的历史背景令人担心宏愿学校的最终目的是落实单元教育。
宏愿学校的历史始于1995年。当时的教育部长纳吉宣布将于第7大马计划 (1996 至2000年)下,在全国各地设立宏愿学校 (Sekolah Wawasan),把国小、华小和淡小建在同一块校地。同年12月,教育研究和策划组在教育部策划委员会会议上提出宏愿学校计划书或指南,即《宏愿学校:概念与实施》(Sekolah Wawasan: Konsep dan Pelaksanaan)。
若细读宏愿学校的概念第4.2条文,可以发现其目标是逐步实现以马来文为各源流学校的统一教学媒介语。该条文翻译如下:“在达致国家团结目标方面,教育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1956年拉萨报告书》为国家的核心教育政策,明确地强调教育政策的目的是作为团结国民的工具,特别是在学童方面。因此,国语(马来语)作为所有类型学校(即各源流学校)的统一教学媒介语,是最重要的因素,必须逐步全面实行。”
该计划书也阐明宏愿学校将国小、华小、淡小不同源流的学校集中在同一个校园内,以共同使用校内设备如食堂、图书馆、礼堂以及共同参与课外活动等以促进彼此的团结。同时也规定任何共同活动所使用的语言必须是官方语言,即国语(马来语)。
教育部所拟定的宏愿学校计划书直至2000年7月于国阵最高理事会会议通过,也兴建了五所宏愿学校。然而在民间各界的极力反对下,宏愿学校计划过后就被挡下。如今,当马哈迪再度拜相,宏愿学校又被提起。
无可否认,国民团结对多元种族的我国而言至关重要,然而若推崇单元思想及马来主义至上而建立了不公平的国家政策,以致各族互相猜疑,更本不能达致真正的谅解。诚如国家干训局多年来所灌输与激化的种族猜忌与仇恨情绪,这样的干训局早就该废除!
三种源流学生的生活习惯、文化及宗教信仰差异,在同一屋檐下是否能取得实际效果尚有待时间证明;能公平对待各民族才是达致全民团结的主要途径。在维护及推广马来语为国家语言的同时,又保障与发展各族母语及文化,让各族文化在马来西亚这片土地上绽放,彼此共存共荣,才是真正时代所趋及民心所向。


- Account & Admin Assistant
- Accounting & Finance
- Simpang Ampat
-
MYR 3K /Month


- GMBB Part Timer
- Event
- Kuala Lumpur
-
MYR 110.00 /Day


- Software Developer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Kuala Lumpur
-
MYR 4K /Month


- Admin cum Customer Service
- Engineering
- Bayan Lepas
-
MYR 3K /Month


- GMBB Part Timer
- Event
- Kuala Lumpur
-
MYR 110.00 /Day


- GMBB Part Timer
- Event
- Kuala Lumpur
-
MYR 110.00 /Day


- 软件测试与客户支持专员 Software Testing & Customer Support Specialist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Kuala Lumpur
-
MYR 3K /Mon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