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张健欣
摄影:受访者提供
翁占秋,一位人生故事曲折的水墨画大师。曾任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秘书长多年的翁大师,也是一名蜚声国际的爱国与民族情操大画家,在抗日期间,他在中国与东南亚展出他的画作筹款救国,也联同几名大师徐悲鸿、杨善深、张丹农及刘海粟等等一起在马新举行书画义卖,筹获的数额约近百万,相等于今日上亿令吉,都一一捐献给中国抗日经费,通过艺术来救国。
后来他落居马来亚,日军的占领我国时,他在金马仑避战祸,悲痛于家国沦陷之余,也抒情于画作,他笔墨秀逸凝重,意境典雅淡远,体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画在当时获得高度的评价,是一名艺术造诣非常高超的大师,中国最杰出绘画艺术大师 – 徐悲鸿曾是他学生,如果不是在45 岁那年英年早逝,他的名气更不仅于此。
不仅他的艺术,历史也对于翁占秋的人格和爱国情操给予高度评价……
在太平盛世日子里,我们可能单纯认为,画画怎样救国?这只是柔弱的艺术力量,但在当年抗战期,这些出自热血爱国青年画家的作品,都是不可漠视抵抗外敌的强大力量。翁占秋等人多次发动画展筹款,补充中国匮竭国库资源买枪弹抵抗日军。
那个时候,几个中国兵只能共用一把枪,一个倒下,另一个接上去前仆后继奋战。因此,这批爱国艺术家,心里只有一个信念,能帮国家多买几把枪、多几排子弹,就能多杀几个敌人!
当年购买翁占秋画作的,还包括霹雳州苏丹殿下。后来,他的一些作品也捐赠予霹雳州一些寺庙,包括著名的三宝洞与南天洞。当年办画展旨在劝导人们买画救国,让前来参观画展的法国、荷兰名流啧啧称奇,收获各方好评。
唯独可惜,翁占秋先生于1945年12月20日,不幸在怡保市英年早逝,享年45岁。中国福建省龙岩市将翁占秋列入成就卓越的名人列单中。如今,翁占秋儿子翁南山将翁大师存有的遗作,都交给了热爱艺术的收藏家、槟城长大的旅居新加坡殷商骆锦地,委托他珍藏保管先父的画作,骆先生也以钜资回馈。

(右三)《竹林七贤》,
(右二)《风尘三圣图》,
(右)《柳提停棹》
深入了解翁占秋
翁大师是20世纪初中国著名水墨画家,也是新加坡、马来西亚著名华侨国画家。他原名翁联桂,字占秋,光绪二十五年(1900年)9月19日出生于福建省龙岩市。
在日军侵略中国时期,临危不乱的翁占秋镇定以待,在未受日军施爪的国家积极办画展,缔造为祖国筹资抗战的壮举。在新加坡、马来亚的伟大抗日救国名人传里头,就记载着翁占秋这名未提枪拔刀,靠画作奉献立下功劳的爱国艺术家。
翁占秋出身名门望族,先祖曾是宋朝高官。少年时期,小时曾因在马鞍上健身,而不幸残废一脚,年轻时他胸怀大志,立志到万里之外的国度,学习外国的富国之策。
后来他凭天生敏锐的艺术触觉,掌握了中国传统水墨画与书法。19岁那年,他考获政府奖学金远赴法国巴黎深造。他在巴黎留学近十年,高等政治专门学校就读毕业,考获硕士,再继续进入巴黎大学法科博士班攻读艺术系,均获毕业证书,是福建省少数留洋学生考获三个专科的拔尖人才。
回国后,他成为政治社会活动家和艺术家,甚至在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任秘书、大学教授,日报《中央》特约撰述员。出任军政部广东第二兵工厂上校主任秘书。当年日本侵华,狂轰滥炸华南擘划,他保全了兵工厂所制造贮藏的军火。
广州沦陷后,他去了香港、南洋,特别在新加坡、槟城、怡保各地首次举办个人画展,向侨胞宣传祖国文化的同时,亦将画展义卖所得的国币百万元(约目前币值逾亿元)全数捐给了中国抗战与赈灾经费,他本身则节俭过日子而已。
后来,日寇南侵南洋诸岛数年间,翁占秋蛰伏在怡保等地,以逃过暴敌的迫害。日寇投降后,占秋从事文化事业,倾助怡保《建国日报》,而且也常供稿。
少数留学海外的中国学生
天资聪慧的翁占秋,不仅骨子里才华横溢,更是三个专科的高材生。在巴黎国立高等政治专门学校就读毕业,获政治学硕士学位。继入巴黎大学法科博士班,攻读法国文学,又在巴黎国立艺术大学钻研艺术,均获毕业证书。
翁占秋最广为人知的学生,莫过于中国杰出绘画艺术大师 – 徐悲鸿。当年翁占秋指导留学法国的中国学生,让他们掌握先进的绘画技术与更流利的法语,而他和徐悲鸿就在这般师生关系中结缘,而后成为挚交。
在法国留学时期,结合中西艺术气质于一身的翁占秋,锋芒初崭露。直至1927年回国后,他是当代中国留洋学生当中,唯一考获三项专科的高学历生,实力备受敬重。这也为他后期政治社会活动家、艺术家等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回国后的翁占秋,投身服务南京政府,肩负多项重要职责。他曾出任行政秘书长多年,更是国立中央大学教授、《南京早报》编辑、《中央日报》特约撰述员。但即使职务繁重,他仍醉心于绘制和展览艺术画作,作品更以人物、风景、大自然与静物,四大类闻名于美术界。

翁大师的爱国情操
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中国被日军攻城掠地、鲸吞蚕食,导致举国民不聊生。翁占秋开始在香港、新加坡和马来亚等地举办画展,以卖画救国的方式筹募抗战经费,拯救更多无辜受害的老百姓。
翁占秋辛苦筹办画展目的,一则筹集抗日经费,再则向侨胞宣传祖国文化,所有赈款都用在支援祖国抗御外敌的入侵,并且协助数以万计逃离国家的中国难民。如此高亢的爱国志士与慷慨的慈悲心,深受众人认同与赏识。
百菊图闻名于世
翁占秋先生绘画天资聪颖,技艺高超,龙擅长水彩画,得欧洲西洋画的精髓画为体,中外合壁的一幅幅精妙画作。在南京时,常到中山陵描绘菊花,近百幅,为当时的官员朋友所喜爱,争为题咏。
在南京的任期间,翁占秋先生开始了其著名画册《百菊图》的创作,透过色彩与东西方融汇的绘画造诣,逼真体现了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陵墓满目琳琅的菊花生态。
菊花,它以淡雅的色彩、高洁的品性触动了人们的情愫。在中国文化中,梅、兰、竹、菊被称为“花中四君子”,是崇高的象征。 这本《百菊图》的菊花,是翁占秋先生不朽的作品之一,透彻融汇了中西合璧的作画风格,展现了菊花细腻柔美而又不畏严寒的气节。每一幅菊花谱,都配上翁先生身边闻人好友,诸如蔡元培、于右任、徐悲鸿、王云五等等的一首题词或诗作,完成后添缀锦上添花之效。
有人说:菊花本最俗描,历来画家,都感棘手。而翁氏于此,却最擅长,用水彩画出了一幅幅炉火纯青的精妙之作。可见翁占秋画功技艺超凡,用细腻刻画诠释了菊花的生动与灵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