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丁伟伦
现今年轻华裔家庭奉行节育观念,一子一女凑个“好”字就已足够,很少再追随上一辈的多子多孙多福观念,生育3个以上孩子。
近年来,华团及长辈虽不断鼓励年轻夫妻多生育,但在经济条件及生活压力的考验下,时下大部分年轻人都宁可“重质不重量”减少生育,以致大马华裔人口逐年下降,造成与其他种族人口比率悬殊加大,未来华裔更恐成“少数民族”。
然而,尽管家庭经济成为生孩子最重要的前提考量,还是有不少年轻夫妇,为了传承中华文化、为了让孩子多几个手足,摒弃节育观念,养育3个以上孩子。
华裔人口下降非大问题 政策方向思维影响政治

(槟城22日讯)虽然华裔人口下降多少会影响政治,但是随着社会改变,人口数量不再是重要问题,真正影响政治的是政党的政策、方向及思维,富有影响力的政党才可改变人民的思维,获得选民的唯一一票。首相署部长拿督斯里魏家祥周五指出,我国华裔人口已从独立初期的37%跌至去年的23.4%,长远来看这将对大马多元种族社会及政治产生变化。据大马统计局的数据,2016年的人口达3170万,巫裔、华裔、印裔分别占68.6%(2174万6200人)、23.4%(741万7800人)、7%(221万9000人),其他人口占1%(31万7000人)。
针对华裔人口逐渐下降趋势,时事评论员拿督谢诗坚博士受访时指,我国在独立后就可见华裔人口有下降现象,而一般华人家庭成员逐减,孩子人数平均2至3人。
他表示,早年前也有呼吁华裔多生育的声音,但生和养小孩不同,尤其随着私人主义的社会制度普遍下,华裔须为家庭负责任,并在乎孩子的教育为先。“虽然近年来巫裔人口有受到控制,但他们孩子的教育及就业待遇不会有太大压力,但对于华裔却是相当压力。”
他直言,华裔人口下降肯定会对政治有影响,这是因为直今我国的政策还是以种族主义作为分界线,但并不可作为标准。这是因为在政党成立时就有种族主义,以致到现在无法扭转的局面。
不过,他指选民现在更在乎的是政党的政策、方向及思想,是否可提出新理论或理念,而整体政治趋势并不是华裔可以改变,而华裔也要改变思维,并懂得团结及珍惜目前拥有的代表权。他认为,现今选民都有自己的判断能力,不以种族眼光来投票,所以鼓吹华裔多生产并不实际。
“在前两届大选中,华裔都投给反对党,这证明政党的政策及方向是比种族变化来得更重要。如果要拿回华裔选民的心,每个政党都该自我检讨,因为以长远来看,每个政党都有相同的机会,关键是他们的政策是否可以得到认同。”
若要改变华裔思维 政党须治根树立典范
谢诗坚认为,虽然华裔人口减少,但是经济影响并不大,反之是影响就业及教育偏差,而政党应该从教育政策下手。
他说,若要改变华裔思维,政党就一定要自己治根,并树立起典范,这才得到人民认同,这也是国阵成员党必须要检讨的。他表示,现在人民在投票前,或会观察国家未来做考量,而且不希望用种族主义来思考。“但是,在面对方向、平等及种族问题,在没有获得改善下,人民就会求改变”。
他直言直到今天,人民还没有看到一个大的方向及大蓝图来解救的状况,反而只示出国家的危机、弱点及将来的挑战。
槟未来首长依然是华人
虽然华裔人口有下降,但是以槟城来说,并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谢诗坚相信未来依然是华人的首长来带领槟城。
他说,巫裔在槟城的人口有上升,但是整体来说是5至10%在政治流动,只要选区划分公平,就不会有太大改变。他表示,作为一个民主的国家,在多元种族生活下,保留华人的基本特色依旧有地位,而他也相信在未来10至20年,华人的地位不会太差,因为华人所扮演的角色也一样重要。
在槟城,2015年共有166万3000人,2016年增至168万100人,其中土著(巫裔及其他土著)增加3600人,华裔增加1500人,以及印裔增加900人。
邓章耀:没差别 都是马来西亚人
槟州国阵主席邓章耀指出,现在华社都在鼓吹互相称呼彼此马来西亚人,而身为马来西亚人就不该再有种族主义的思维。
他说,华裔人口下降的趋势是个事实,特别在槟城华裔人口虽然少了,但在政治上并没有太大影响,因为华裔选民还是占多数,但未来就不确定。他表示,其实每个种族都希望称呼彼此是马来西亚人,因此华裔人口多少又有什么差别?除非是有人虚伪讲一套做一套,这只会产生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