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张妙缘
摄影:陈友晋
薛忠铭:台湾音乐制作人,曾担任歌手、民歌餐厅歌手、美术编辑。曾合作过的歌星包括:张清芳、张信哲、林忆莲、辛晓琪、莫文蔚、郑秀文、蔡依林、杨丞琳、胡夏等人。2012年曾凭胡夏的《那些年》荣获第23届台湾金曲奖最佳单曲制作人。2011年也曾荣获香港叱咤乐坛流行榜奖。

《那些年,我们追的女孩》票房破亿,不仅捧红了陈妍希和柯震东,电影主题曲《那些年》更成为了传唱率极高的歌曲。歌曲制作人薛忠铭也凭着这首歌曲荣获台湾金曲奖最佳单曲制作人。获奖的当儿,薛忠铭深感欣慰,证明自己的坚持选用胡夏是正确的选择。
“《那些年》是因为电影而产生,当初设定的角色并不是胡夏。起初的设定概念是希望找个有点知名度的歌手来诠释。”薛老师为选用胡夏的决定作出解释:“第一,我认为这部电影的出发点是学生年少时期的爱情故事;第二,电影里的演员全都是新人,因此我认为在电影演员之外,在音乐的诠释方面也应该是新人。”原本寡言的薛老师,谈及曾经火红一时的得奖作品显得滔滔不绝,然而语速依然不缓不急。
“选择胡夏是因为他刚好符合这部电影的感觉——青春、纯净、回味,有一种心灵上的抚慰。当时有很大的反弹,因为在那时候的他不算有知名度,但我坚持要使用他,因为他符合电影的感觉。”薛老师独到的眼光,让《那些年》得到了广大的回响,让他倍感欣慰。薛老师凭着《那些年》入围第23届台湾金曲奖最佳单曲制作人,对他而言这已经是个很大的肯定。他坦言,并不觉得自己会得奖。
“在宣布成绩的当下,我替这位年轻的歌手和自己所下的决定感到一丝丝的开心。”薛老师略微上扬的嘴角,将他内心的喜悦表露无疑,但态度依然谦虚。他继续把话说完:“大家处于不太确定的艰困当中决定这件事情,往往这样的情况是带人进入天堂或地狱的一瞬间,所以必须给它一个定义。在得奖时,那就证明我们的决定是正确的。”
配乐为画面注入灵魂
谈回《那些年》歌手抉择的事情,薛老师仿佛松了一口气。“其实我们常常会思索事情本身是否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在过程中是否能摒除很多的杂念,最后换来大家的支持。我上台的时候,感谢了所有跟我参与的工作人员,大家都承受了很大的压力。我还是非常开心,这么多年来的概念,这件事情是我唯一觉得没有任何的干扰,而达到了结果。”
在制作《那些年》时,薛老师和团队看遍了电影的毛片。他说:“这部片子的画面,有很多都需要靠音乐层次注入更多感动的力量,帮它画个漂亮的妆容。”电影的故事和画面固然重要,然而合适的配乐就像为画面注入灵魂,让观众离席之后,无意间再听到电影配乐时,无数的画面再次在脑海里翻涌,甚至勾起了自己的某段记忆,让思绪随着乐符牵动,细细品尝或甜或苦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