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肤色、共同的童年游戏,还记得你的儿时玩伴吗?
“老鼠吃大象”!斗兽棋堪称旧日童玩经典,上一代小孩的动物知识,都从这儿学来。
童玩,一同来玩!3小时半让你重拾纯真旧时光。
来自印裔穆斯林的Pallangguli播棋,以贝壳为棋,已“玩了”3代人,有逾50年历史。
(槟城3日讯)童玩、童玩,一同来玩!(Mai Main!)。
昔日小玩意,今日的集体回忆。短暂的童年生活,叫人难忘的不只是晚饭时间已到,人却还在草场狂奔飞跑的忘我,更叫人牵挂的,或许还有那两小无猜的小玩伴。
“乔治市入遗庆典”走过8个年头,前年全民上街学手艺、向传统手艺师傅致敬。去年老城街道上演“全民厨房”,让各族失落的“妈妈菜”,重现眼前舌尖,一尝人间至味。
今年7月9日玩什么?世遗机构呼朋唤友,要大家把家里小孩带上世遗区穿街走巷,傍晚6时开始到9时30分,穿越旧时空,大人重拾儿时寄趣,孩子则放下手机,来一场童玩猎奇!
每一个时代都有一道专属的童玩风景线。70年代物资匮乏,有的只是纯朴人情味。偏偏这时期的孩子想像力丰富、观察细腻和具创造力。往往能从生活里、大自然中,随手拈来小玩意。印裔泰卢固族男孩,就尽管拾起当年遍布大街的“海芒果”(Cerbera),待风干无毒后玩起不花钱的躲避球,平添童年致趣。
80年代工业起步、经济起飞,小儿玩意从木料花果进化到塑料金属。棋盘游戏、打纸牌、汽水盖和弹珠应声而出。跨越90年代,则偶像闪卡当道,再慢步进入数位时代。
每一样童玩,有着一族一社区的生活印记。我们或许肤色有别,却在同一时空的不同社区,玩着共通的玩意、在同一片天空放着风筝较劲。所以童玩最能展示各个时代、各族群的生活文化之美。世遗机构今年以“同玩”为主题、709封街锁道,出动355志工,在大街上大造童玩场,邀你3小时半玩翻旧时光。
当天大街之上,将有20组各族童年游戏重现。游戏依体能消耗与否,分成如不耗体力/高智力等6组,有的考验脑力、眼准和手巧。一些则考你腿力、体能,是否一如往昔。
志工中,有185名童玩导师(Tukang Main)会驻守在各个游戏坊,给大家简要讲解游戏文化起源、意义和玩法,20组游戏各设一个游戏坊,一个游戏坊内分有最少2个、最多8个站点,供更多游人一起玩。
传统运动、消耗体能的玩意,有助现代“手机小孩”挥汗,感受日头下大街空间,突破手机框框。每完成一组游戏,就能获得世遗机构发出“经典纸牌”一张,作为毕业卡。
拿着《光华日报》童玩简易手册,让你捉准时间,依本身体力、腿力和智力,重新追逐童玩时光。消逝的童玩,犹如失落的纯真。你,准备找回它吗?
传统运动和游戏坊
不耗体力/高智力
1.播棋( congkak/ pallangguli)
●“Congkak”在马来民间盛行已久,棋具是一个船形器皿。另一个玩法相近的播棋又称为“Pallangguli”,属于印裔穆斯林的传统游戏,棋盘则是长方形的。
●播棋对弈者如同播种般,需在过程中搬移最多的棋子,洒进自己的仓库(棋洞)中,获得最多种子(棋子)者,就是胜利者。这两种播棋主要玩者多属女性。
智力:3
体力:1
地点:阿贵街
pallangguli
智力:4
体力:1
地点:阿贵街
2.Thayam/ Chukkini棋盘游戏
●Thayam棋盘游戏是一个使用一对印度骰子和种子,可供数人一起玩的古印度策略游戏,源自兴都族群。游戏在一块方形面板上进行,玩家以抛骰子决定走向路径,到达终点的玩家即完成游戏。游戏途中,玩者可把对手的种子淘汰消灭。
●Chukkini棋盘游戏的玩法技巧和Thayam大同小异,虽也属印裔童玩,但来自马拉雅利族(Malayali),两者不同之处,在于骰子的形状和使用。
智力:3
体力:1
地点:阿贵街
3.斗兽棋
●斗兽棋属中式棋盘游戏,由多种动物棋子组成。棋盘上各种动物代表不同等级,拥有特定移动方向,玩法类似西式国际象棋。成功把动物“侵占”对手的兽穴,或将对手棋子淘汰的对弈者就是赢家。
●不过,相比起国际象棋可在各方位攻守,斗兽棋却只允许前后移动,玩法受限制。
智力:5
体力:1
地点:阿贵街
不耗体力/考手力
1.陀螺
●陀螺是深受各族、各年龄层喜爱的民间传统游戏。陀螺是个旋转盘、上圆下尖,多为木制。选手可用各种手法,关键在如何让陀螺旋转最久。 选手在陀螺上缠绕棉线、接着用力抽线,使陀螺直立旋转。选手可攻击其他选手陀螺,败阵后重新开始。
智力:2
体力:2
地点:打铜仔街
2.弹珠
●本地小孩最熟悉不过的玩意,玩法好比弓箭,弹珠是箭、指头是弓,越用力拉弓(弹指)、 箭(弹珠)射得越远。弹珠围成圈,摆在圈定位子里。参与者轮流上阵,考验大家眼界和指力,将弹珠弹进圈里并弹射出最多弹珠,最后以弹珠最多者为胜,弹珠也成各自战利品。
智力:2
体力:2
地点:打铜仔街
3.打砂锅(Uri Adithal)
●源自南印度城市泰米尔纳德邦,一般在彭歌节进行,很受当地民众欢迎。游戏玩法是将玩者双眼蒙起, 让他以一根长木条敲打高挂的砂锅,锅内通常装有花、黄姜水或一些杂粮。
●另一群人负责助兴、一直移动砂锅高度以增加娱乐性,看热闹的人们则喧哗,分散游戏主角注意力、混淆指示,让游戏更好玩更具笑果。
智力:1
体力:2
地点:大伯公街
耗体力/躲避球类游戏
1.抛海芒果(Pandu Atta)
●印度泰卢固社群男生爱玩的“丢了逃”体能游戏。
游戏中,两队人马把球或海芒果互相抛掷,成功把球或海芒果击中每位对手的队伍就是胜者。 “Atta”意为海芒果。
智力:3
体力:4
地点:打铜仔街
2.丢拖鞋
●这游戏需分成建塔组与毁塔组。建塔组将3只拖鞋摆高叠成金字塔,毁塔组则负责抛出“杀手鞋”击垮金字塔。
若该组金字塔被击中,毁塔组立刻重建金字塔,建塔组则须以杀手鞋反击对方。若全员被杀手鞋击中,建塔组胜出,反之则毁塔组胜出。
智力:3
体力:5
地点:世德堂谢公司
耗体力的球类活动
1.藤球
●藤球是马来社会的传统球类运动。这专属男性的运动在院子范围内进行,所踢的藤球以藤编制而成。藤球踢法特别,队员以绕弯式的方法传球,因此需技巧性地协调身体各部位,以掌握球技。
智力:1
体力:3
地点:打石街
2.蓝球
地点:打石街
3.羽毛球
地点:打石街无尾巷
●由于蓝球和羽球至今仍为主要球类运动,故不赘述。
不耗体力/考验指力
1.七粒石( batu tujuh/sottangal)
●7粒石是各族女孩都喜爱的优雅传统游戏,女孩们透过各种技巧将石子抛高再一把捉取,游戏讲求眼明手快。
智力:3
体力:2
地点:打石街
2.彩色游戏签
●讲求动作细腻的童年玩意。玩者将一束彩色塑料签子从手散开后,其他玩者需小心翼翼,以指头在堆叠的彩签中,抽、挑或移走一根彩签,同时不可移动目标彩签外的其他签子。
智力:3
体力:1
地点:世德堂谢公司
3.弹瓶盖
●男孩们普遍爱玩弹瓶盖,参与者需高度专注和眼界准确,以击中对手的瓶盖。 一些时候,瓶盖之间会摆放阻碍物,增加游戏挑战和难度。
智力:4
体力:2
地点:世德堂谢公司
4.桌上弹珠(Pin Ball)
智力:1
体力:1
地点:阿贵街
耗体力/考腿力
1.过河( Kali Toi/ Toi)
●童年记忆中的闯关游戏,分为防守组与闯关组,几乎各族群孩子都有这一道记忆风景线。印裔穆斯林称作“Toi”,华人多说“Kali Toi”。
玩法雷同,但不同族群规则小有不同。防守组驻守于防线上,适时防守敌方闯过防线抵达终点。
闯关组则要与组员互相配合从起点冲出防线,若被防守组触碰或逮住则马上出局。一旦有人抵达终点,闯关组胜出,若没人闯关成功则防守组胜出。
智力:3
体力:5
地点:Toi(世德堂谢公司)、Kali Toi(南华医院街海南会馆)
2.跳格子(Nondi、Hopscotch)
●跳格子又称跳飞机、跳房子,玩家在地面上画定的格子顺序跳动,每个格子都有数字玩家需依据不同格子条规用单腿跳或双脚跳。这也是各族小孩共同记忆。游戏开始时、 玩者把小石子抛进格子,再跳进有关格子,他需顺序把格子跳完,跳完格子后,把先前的石子捡起,即完成游戏。
智力:1
体力:4
地点:Nondi(潮州公司后,Lorong Pitt)、Hopscotch(南华医院街海南会馆)
3.丢手帕( Kola Kolaya Mundhirikai、Handkerchief Game)
●丢手帕是印度社群的吟唱游戏。游戏中会选出一头“狐狸”,负责在围成圆圈的参与者中,在其中一人身后抛下手帕。
游戏进行时吟唱民谣,“Kola Kolaya Mundhirikai”就是这游戏特定吟唱的民谣的首句歌词,意思是“很多串葡萄……。”另一组丢手帕,则是华裔孩子耳熟能详的玩意。歌声在狐狸于目标身后抛下手帕后停下。被挑中的目标需赶紧起身逮住狐狸、 任务失败则由他充当新狐狸了。
智力:2
体力:3
地点: Kola Kolaya Mundhirikai(牛干冬)、Handkerchief Game(南华医院街海南会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