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69年5月10日,是第三届全国大选的投票日。在这天,槟州人民毅然投下了“改朝换代”的一票。这是槟州自国家独立以来第一次“变天”,槟州政权由执政了14年的联盟转到成立不到一年,由林苍祐医生领导的民政党!他终于挑起了他在14年前曾经婉拒过的槟州首席部长职位。
民不聊生是“变天”主因
正如前文所述,槟州经济因失去自由港而萎蘼不振,百业萧条,失业率高,民不聊生,是“变天”的主要原因。但是,当时的“政治海啸”却不只局限于槟州,而是全国性的。联盟在国会也失去了三分二的优势,同时,不只争不回由回教党执政的吉兰丹州,在雪兰莪和霹雳州,联盟与反对党议席平分秋色,而该由谁成立州政府一时相持不下,如箭拔弩张!
除了经济因素,从历史宏观来分析,我认为主要旳原因是“国族”观念的分歧日益恶化以及意识形态思想矛盾的日益尖锐。所谓“国族”观念的分歧,是指马来人“复旧国”民族主义与非马来人“建新国”民族主义。至于意识形态方面的矛盾,则有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之争,神权主义对民主主义。
无可否认,于1963年9月16日,由马来亚(半岛)、新加坡、沙巴和砂拉越联合组成的马来西亚或简称“大马”宣告诞生之后,国家版图扩大,人口增加和资源更为丰富,提供了经济发展更大的潜能。但是,种族结构和政治操作也跟着更加复杂化,各党各派都为各自的理念、族群和阶级而斗争得更加激烈。
“国族”定位争论不休
以首相东姑阿都拉曼为首的巫统和新加坡总理李光耀领导的人民行动党针对马来西亚“国族”定位的争论不休,不断升级。在1964年大选中,行动党开始展开了强调平等和绩效的“大马人的大马”运动,抗衡以巫统为首的联盟和马来中心民族主义。但是,当时由于印尼针对大马发动武装对抗,基于抗拒外侵的心态,各族选民在大选中倾向支持当权的联盟。因此,联盟大胜,而虽然在选战的群众大会人山人海,人民行动党进军半岛却只能胜一席。
马来西亚成立不到两年 狮城退出宣布独立
可是,选后的联盟政府好景不长。人民行动党发动了由其主导的“马来西亚人民团结总机构”,简称“团总”,涵盖了由林苍祐领导的民主联合党、辛尼华沙甘兄弟领导的人民进步党,王其辉领导的砂拉越人民联合党等,在非马来人中的支持继续扩大,而引起了巫统极端派对“大马人的大马”的强力反弹,导致种族情绪的争执越来越尖锐。最终,在1965年8月9日,马来西亚成立还不到两年内,新加坡就退出大马,宣布独立,分道扬镳。但是,马来半岛内的种族和阶级政治纷争并没有因此而平息,相反地却越演越烈。
与此同时,马来亚社会主义阵线(社阵)中的劳工党和人民党也因对于国族、文化和语言的立场产生分歧和矛盾。劳工党内部极左势力崛起,由于不满联盟政府的政治扣留,放弃议会斗争而杯葛竞选以示抗议,发动街头斗争,加激了反对情绪和紧张气氛。
参选的三个非巫基反对党,即民主行动党、民政党和人民党在提名前达致协议,以一对一单挑联盟。虽然回教党和人民进步党同意单挑而形成部分选区出现三角战,可是选举结果是,执政的联盟首次在国会失去了三分之二优势。
在槟州方面,根据民政党元老过后叙述,当时大家都料不到会改朝换代,所以在投票一结束后,好几位在选战期间发言激昂的领袖,因担心会即刻被逮捕,而赶紧隐匿他处。可是,林苍祐领导的槟州民政党却出乎意料地在全州24议席中独赢了16席,刚好是三分之二。因此成绩公布后,还得四处去找他们出来,准备宣誓就职,筹组新政府!
整体的成绩,成功执政的民政党派出19位候选人而获得16席,而行动党在参选的3席和人民党的1席皆获全胜。联盟方面,巫统参选10席只胜4席,其盟友马华参选12席及国大党2席则全军覆没。(请参阅附表)
为稳定槟政局 王保尼速移交政权
民政党在8个选区内对垒巫统候选人胜了5席(2位是巫裔,2位华裔和1 位印裔)。在9个选区内对垒马华候选人全胜(其中一人是印裔人);两位印度国大党的候选人也全败给民政党(一华一印)。因此,在告捷的民政候选人中,11位是华裔、3位印裔和2位巫裔,颇具多元代表性。
当时具有君子风范的卸任首席部长王保尼为了稳定槟州政治局面,很快就安排移交政权,林苍佑在隔天,即5月11日即宣誓就职,接棒成为槟州第二任首席部长。林苍佑随即委任一个多元民族的阵容,组成新的州政府,其中包括副首席部长穆士达法胡申律师及立法议会议长哈伦西叻退休警长。
很不幸地,在两天后,也是5月13日,吉隆坡却爆发了种族暴动。林苍祐的机警果断,也在时任总警长马骐骝的协助下,确保槟州安然无事。由于局势日益紧张,民政党也决定在霹雳和雪兰莪不参与任何一方组成州政府,而化解了紧张不安。
在稳定局势之后,林苍祐很快着手进行重振槟州经济的工作。他的高赡远瞩、励精图强,洞悉必需采纳新策略,为了槟州人民的福祉,林苍祐向刚上任首相取代东姑的敦拉萨伸出合作的友谊之手,以免税奖掖,吸引外资,推行出口导向的工业化计划,为槟州人民制造大量就业机会。
但是,林苍祐与巫统为主导的联邦政府的密切合作,不只受到了民主行动党的大力评击,并且也受到党内以全国主席赛胡先阿拉达,秘书长陈志勤和前劳工党领袖们的极力反对,因为他们坚持要继续与联盟和巫统对立。这分歧导致全国民政党的分裂。
幸亏林苍祐多谋善断,成功夺回党的中央总部行政权,结果异议者退党抗议,其中包括了槟州的4位州议员。这巨变导致民政党在州议会24位议员中由16位减至12位,只占一半,令民政党在槟州的执政权岌岌可危。
当时首相兼巫统主席敦拉萨伸出援手,雪中送炭,指示巫统四位州议员支持林苍祐和民政党。结果在1972年,林苍祐邀请两位巫统资深议员入阁,其中包括阿末巴达威,也即是后来在2003至2009年出任第五任首相的敦阿都拉的父亲,掀开了民政与巫统在槟州的联合政府,也为随后1973年初组成的国阵开了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