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025年 9月 29日
主页 副刊 悠周刊

新春满园之前世今生

- Advertisement -

160425cw05

报导:彭可晶
摄影:骆炜芬、林晓慧、资料照

梦回。那处足以构成一本槟城生活史的所在。属于那里的气味,关于那里的人事物,仿佛搁置在昨日,未曾远离,那是你不愿意面对的,毁灭性的记忆伤痕。

而今巍然耸立在原地的崭新建筑物,实实在在地唤醒你,是时候该把《新春满园》那些川流不息的热闹氛围记忆,都封存在枕畔,只在想念时,将之在心中复苏。

这里,一直都是庶民生活的空间,每个角落,都饱含著历史的回声,纵然《新春满园》在七年前已烟消云散,但每个对这处所在有著集体记忆的人们,经过乔治市头条路与二条路时,总是无限缅怀那豢养著自己过往的食衣住行老铺,而众声喧哗的那些人那些事,依旧,依旧,活在心中。

- Advertisement -

新春满园前世 它活在老槟城的故事里

160425cw06

拆得只剩下支架的“莫拉”商铺主体,象征著一个时代随之殒落。
拆得只剩下支架的“莫拉”商铺主体,象征著一个时代随之殒落。

 

曾经独领风骚,却在你不注意时,悄然离去。在许多老槟城的童年少年青年中年人生故事里,《新春满园》一直是很显眼的配角。战前的《新春满园》名为《春满园》,英文名为《New Wembley Park》,据知是以英国一马场命名。

《新春满园》的地主有二,一是已故富商林连登名下的公司泰丰栈,二是宝珠社。据当年的租户说,地主把《新春满园》承包予王景发与“陈姑娘”,他们称两者为二房东,每个月都会来向他们收取租金,而整个区域的建筑,大都以木板与锌板为主架构。

只有在地人才懂的“莫拉”、“波拉桶”……说著的是里头的平价商铺与撞球场。居民挂在口中引以为傲的,是当年大明星如邓丽君、冯宝宝、萧芳芳、胡燕妮、林冲、西瓜刨等,都要到名门闺秀嫌腌臜的《新春满园》大啖妈姐鸡脚。

《妈姐鸡脚》就在里头的公厕旁,卫生间飘散的气味可想而知,但美食诱惑已把周遭异味自动过滤,大家耐心地等待妈姐们的精湛美食,谁理会她们手上的香烟啊!“妈姐鸡脚”的卤汁是以小鲍鱼去熬制的,怎能不鲜香啊!还有鱼生鸡粥、炒米粉、白斩鸡。。。尝过妈姐厨艺的人们说,再也没有吃过更美味的了。

他们还说,年轻人可能没有听过黄牛党黄牛票,其实就是“黑市票”,意即黄牛党先向《新都戏院》买下电影票,再用高一倍的价钱卖给观众,而渴望看电影的人们,只有摸摸鼻子掏钱买票,当年《新春满园》的租户说,据说暗探常常会假扮观众来戏院抓人呢。

《新都戏院》在1984年8月31日熄灯,“金星机构”接手后,《新都戏院》于1989年1月18日重新开业,但是仍无力挽回日渐式微的看电影风潮。1997年11月中,《新都戏院》正式挥别槟城人。后来这里成了龙蛇混杂的歌厅娱乐场、网咖与撞球场。

再后来,他们说,像张爱玲喟:“在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这就是缘分。”我们赶上了,你们无缘赶上的,就让我们坐下来,啜饮一杯咖啡乌,让我轻轻告诉你,关于《新春满园》,那些回荡在我心间的美好。

新都戏院 标记繁花似锦的印记

160425cw08

早年《新都戏院》是在地人最火红的约会地点,后期录影带盛行,戏院易主成为声色场所,而如今戏院是新春满园唯一“幸存”的建筑体,但已经与新酒店结合,从外观已经看不出戏院的轮廓。
早年《新都戏院》是在地人最火红的约会地点,后期录影带盛行,戏院易主成为声色场所,而如今戏院是新春满园唯一“幸存”的建筑体,但已经与新酒店结合,从外观已经看不出戏院的轮廓。

即便唏嘘,却再也再也唤不回随时光流逝的生活场域。风光一时,却也已凋零殆尽的电影院,围绕在周遭繁花似锦的热络景象,是标记这个地方的成长印记。

那天日正当中,聊著聊著《新都戏院》,手绘看板、胶卷放映机……竟是怅然得有些回不过神来,仿佛望见那脚趿拖鞋的中年男人叼著一根香烟在街角斜眼望著绘著女明星的电影海报,蒸花生烤肉干面包交融的香气,买不到半夜场电影票而急得跳脚的花衬衫小伙子……

早在挖土机动工前的好些年前,这些景象早已像是破瓦碎砾,只余褪色的影像,占据著他的记忆。“1964年《新都戏院》开业,第一部电影就是由1950-60年代香港长城电影制片公司首席女演员、长城三公主中的大公主夏梦主演的《王老虎抢亲》……”

在《新都戏院》对向老房子出生成长的黄振源,那年约莫是11岁。“第二部电影也是由夏梦主演,我还记得是《三看御妹刘金定》。那时候三号位的票价才二十五分,二号位四十仙,一号位八十仙,楼上特别座一令吉十仙。”

“妈妈做起停车(脚车与摩托车)场生意,我们孩子除了帮忙招徕来看电影的客人把脚踏车停放在我们“管辖”的范围,就是溜进戏院看电影。我们和检票员很熟,他们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我们进去。”

看顾脚车养活一家人

“看顾交通工具是当时电影院周遭最热门的小生意,脚踏车主人只需付费10仙,摩托车付费20仙,我们就会帮忙看著客人的交通工具。妈妈负责收钱,我们孩子负责把脚踏车和摩托车排放整齐。”

“当时很多邻居都在做这门无本生意,我们都有各自的‘领地,我们甚至去售票处问看买票的大人需不需要交通工具停放服务,我们会帮他们牵车到停放处,让他们轻松进场看电影。”他坦言,顾脚车一晚就可赚30令吉,而当年一碗面食才卖30仙。

他直言,当时一家子的生计都来自《新都戏院》,妈妈负责看顾交通工具的小生意,父亲则是在戏院前方摆摊卖糖果零食,当时候戏院前方有许多摊贩,卖凉水的,卖零食的,还有罗惹摊、水果摊、肉干面包、土灵糕(类似新加坡的嘟嘟糕)等等,看电影的人们买了喜欢的食物,就在电影院内大快朵颐。

半夜场的欢乐时光

“当时候电影票常常一票难求,尤其是半夜场的票,更是特别难买,当时半夜场只在星期六深夜上映,我们还有代购戏票服务,我们有地利之便嘛,就靠这些赚些蝇头小利。”

而今这些荣景都被埋葬在时间长廊里,他仍无限怀想:“老爸的零食摊开至半夜场散场,其他摊子早已收摊,我们因家门前的脚车排得满满,要等散场才能回家,收摊后,我们一家人坐在路边聊天至凌晨四五点才睡觉。。。现在有时候站在门外,会突然觉得失落,想起往日一家人热闹相聚的时光,心有戚戚焉。”

那一年的电影 《老子有钱》足足上映了6周

若我没有记错,《新都戏院》最卖座的其中一部电影就是《老子有钱》,足足6个星期才下画。“钱,钱,钱,老子有钱。有钱又怎么样?有钱又怎么样?……”他边哼著当年人人口中都在唱的电影主题曲,边回想当时的盛况。

七零年代是双秦双林的时代,电影院的营业额仍是一片长虹。“秦汉与林凤娇主演的《汪洋中的一条船》、林青霞与秦汉主演,以四行仓库保卫战为题材的电影《八百壮士》,还有由林青霞、邓光荣主演的爱情喜剧电影《爱情长跑》,都是让槟城人趋之若鹜的电影。

“电影中有亮出彩票的数字,当时传言凡买半夜场电影票的人,再去买“521”万字,几乎都会中奖,因为这是反映小人物变有钱的故事,很受在艰苦日子奋斗的庶民欢迎,可以说是一票难求。”

“还有《独臂刀大战盲剑客》,也是一票难求,独臂刀与盲剑客的独特形象风靡大街小巷,几乎每个小孩都幻想自己是独臂刀与盲剑客,在自家门前’决斗’呢!

另外,由白鹰主演,使用红蓝立体技术,台湾影坛第一部立体电影作品《千刀万里追》上映时,也是场场爆满啊!”

他笑说,当演员用一把剑指向外,载著立体眼镜的观众吓得左闪右避,仿佛真的就要被刺著,当时立体电影罕见,大家都趋之若鹜,造成电影票房大卖,那时候黄牛票大卖,立体眼镜由1块钱卖到6块钱,戏票由1令吉60仙变成5令吉。

新春满园的店家

这个摊子是黄振源的父亲留给他的珍贵纪念物,当年父亲用作在戏院前面售卖零食之用,如今儿子改造成面食糖水摊子。
这个摊子是黄振源的父亲留给他的珍贵纪念物,当年父亲用作在戏院前面售卖零食之用,如今儿子改造成面食糖水摊子。
黄振源在二条路生活大半辈子,见证《新春满园》的繁华与没落,提起往事,他不胜唏嘘。在自家门前卖起妈妈传授给太太的古早味面食与糖水,他仿佛回到昔日,那个自己还年少,母亲芳华正茂,新春满园人头涌涌的美好时代。
黄振源在二条路生活大半辈子,见证《新春满园》的繁华与没落,提起往事,他不胜唏嘘。在自家门前卖起妈妈传授给太太的古早味面食与糖水,他仿佛回到昔日,那个自己还年少,母亲芳华正茂,新春满园人头涌涌的美好时代。

这一带的店营业时间是早上10时至晚上10时,全盛时期,这里是小说迷与漫画迷还有音乐迷的藏宝库。从前经济困苦且书店稀少,人们盛行租书消遣闲暇时光,男生迷恋漫画,女生爱看琼瑶小说,有些书店需收押金,有些书店老板比较随和,和客人熟了,就不需给押金,一本书的租金约莫30仙,押金约莫1令吉。

“如果不收押金,久而久之这些书就会消失无踪,坦白说,当男漫画书的失窃率很高,小孩子在店里看著看著,就揣进怀里带回家,书店老板不堪亏损,只好列出押金,来保障自己。”

“七零年代,这里有几家唱片行,我比较有印象的是绿岛唱片行,这家唱片行就在知名的妈姐鸡脚后方,哭腔王子黄清元当红的年代,歌迷都会往这里钻,抢买偶像最新发行的黑胶唱片。”

妈姐鸡脚

“《卢合记》妈姐鸡脚的妈姐们可说是新春满园的明星,妈姐们的名字,约莫是叫云姐、银姐等,他们都是穿著经典的白衣黑裤,云姐专门负责白斩鸡,银姐擅长炒米粉,那鸡肉鲜美的味道让我至今难忘。”黄振源说,妈姐鸡脚晚上67点开卖,一下子就售罄了。

在社会风气保守的年代,一群女人独立作业,难免有些市井之徒想要占便宜,妈姐们气起来,就会拿起刀子作状砍人。“妈姐其实人很好,他们只是为了保护自己,而不得已武装起来。”后来,妈姐们有者过世,有者回到中国养老,1987年左右,妈姐们全线退下,摊子就交给他们收养的养女打理。

除了妈姐鸡脚,食客还爱吃其他摊贩售卖的炒河粉、蚝煎、酿豆腐、福建炒和沙爹等等。黄振源也忆起当年这里有两大茶楼一直在斗“谁家大包比较大”,大同茶楼和紫罗兰茶楼都是当时生意火红的港式茶楼。他们最有名的就是大包,才售30仙,那时候的茶楼凌晨四点就开门,早上10点就休息,下午4点再开卖炒粉面食,半夜12点才关门。

最近黄振源开始在家门前卖起青面炒米粉红豆汤之类的小吃,用的是父亲从前卖零食时的摊子,而这些小吃是太太在妈妈未过世前学起来的。“以前戏院兴旺时,我妈在家门前卖这些面食甜汤,下午1点开档,3点就售罄了。”

“那时候,因为便宜好吃,戏院员工成了我们的大客户,我兼任快递员,他们点了面食,我就会送到戏院去给他们。妈妈当时卖著青面、炒米粉、芋头米粉、炒面、硕莪番薯粥、莫莫查查、干冬、绿豆汤、红豆汤、黑糯米粥……都是如今让人怀想不已的古早味小吃啊!”

香火袅袅中元节 老槟城人生活剧场

晴日好天的时光,仿佛还在昨日,忆起中元普渡时,香火袅袅的气息;忆起方寸之大的空间,挤满一家子的生活。日后不管怎样,他们都会眷恋著那拥挤的闲适生活,午后的光影铭刻在屋外,长巷的跫音渺渺,蜿蜒岁月里有新春满园的无边际暖暖记忆,将他们系住。

《爬梳这座岛城的过去,一定有着这大隐隐于市的老社区,每天上演着老槟城人的生活剧场,被老房子重重包围的温度、气味、光线、颜色、人物、对话…如今连残垣断壁也不复见,取而代之的是新颖的现代感酒店,路过时,丰富的庶民气味彷若仍飘散在风中,永不止息。

《春满香佛具神料中心》的老板吴美灶和当年在新春满园经营汽水批发生意的李振霖,都是新春满园同业公会的重要支柱,吴美灶是公会解散前的财政,李振霖是总务,两人也曾是公会辖下中元组的负责人。

这天,炎热得汗流浃背的午后,两人在吴美灶位于新春满园对向的店铺话从前,吴美灶指一指70余岁的李振霖笑说:“新春满园的那些故事啊,问他是最清楚了,上个世纪50年代,他就在这里生活,直至新春满园谢幕……”

坐在新春满园供奉多年的大士爷金身神桌下方,两个相识逾30载的老朋友遥想起无法重建的过往光景,确实无限唏嘘。“我1942年出生,1955年就来到新春满园,那年大概是13岁,在新春满园半个世纪,确实见证了这里的繁华与殒落。”

“我在叔父的汽水批发铺度过大半生岁月,店铺面向头条路,也就是如今《今旅酒店Jen Hotel》的前方,以前酒店所在地就是“五葩灯小贩中心”。”就如纳兰性德曾的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那些场景,只能凭借着记忆细细回味。

他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后来《新都戏院》所在地的大舞台。“当年福建歌仔戏班、潮州戏班和粤剧戏班都曾在这里演出,有时候戏班天天都演出,当然,白天天气炎热,观众也得工作,都是晚上才开演,从前娱乐节目少之又少,因此每每有戏班演出,都是场场爆满,新春满园内可谓是人头涌涌。”

生活街区的百货商场

忆起当年,他说,从前没有购物商场,连百货公司都鲜见,新春满园就宛如早年庶民的购物商场。“里头有数家洋货铺,现在还有三家继续在二条路继续营业,还有数家鞋店、布店、裁缝铺、书店、电器店、手表店、雨伞铺、甚至还有理发店、唱片行、照相馆和酒楼。”

“50年代我来这里的时候,新春满园就非常热闹,妈姐鸡脚(卢合记)更是这里的明星主角,很多富商坐大汽车来这里觅食,妈姐们有时候晚上8时才开卖,11时多就售罄,需要久候才能尝到他们精湛的手艺,但是大家还是心甘情愿去等待。

“那些妈姐有者在这里终老,有者回去中国颐养天年,全盛时期时,她们当时约莫是30几岁,有四五个妈姐在负责煮食,各人有各自的拿手功夫,那些年,她们赚了不少钱,还合资在南华医院街买了大宅(姑婆屋)。”

吴美灶接腔说:“除了广为人知的妈姐鸡脚(卢合记),里面还有一家人经营经济饭生意,没有招牌,只有我们新春满园的商家与住民知道这个‘秘密基地’,很多在新春满园长大的孩子,都是吃他们家伙食长大的。”

“我的孩子下课后,直接就走去那里拿饭菜,那里就像是新春满园的食堂,有时候商家忙着生意,他们还会打电话过来,问我们要吃什么或告诉我们今天有什么菜色,我们透过电话点餐,待会他们就会把饭菜送过来店里。后来附近《加马百货》的员工知道这个平价美食所在后,也常常来这里光顾呢!”

160425cw121. 《春满香佛具神料中心》的老板吴美灶(左)和当年在新春满园经营汽水批发生意的李振霖,都是新春满园同业公会中元组的中坚分子。

2. 2008年4月,《新春满园》举办告别茶会,时任新春满园同业公会财政的吴美灶参与了88个气球升空仪式,象征88年历史的《新春满园》正式退场。

3. 庇佑《新春满园》多年的大士爷金身,自2008年就安在吴美灶所拥有的《春满香佛具神料中心》内。

4. 吴美灶和李振霖说,往昔景色全毁,仅存的就是这个非原业主地段的印度神庙。

5. 80年代才进驻《新春满园》的吴美灶,凭借着记忆,绘出心中的老地方地图。

一个月RM22.50的房租

《春满香佛具神料中心》的老板吴美灶,是于1988年迁入新春满园做生意。他说,80年代,开始有些人把这里的摊格当成住家,一个月RM22.50的房租,让很多经济窘迫的人们得以有瓦遮头,有人甚至接来水管,在摊格里洗澡。

新春满园的摊格,大体上都是以10X10方尺为基准,在褊狭的环境里,把这里当成住所的人们,打起了‘往上发展空间’的主意。“很多人建起了阁楼,运用有限空间,住进更多人。”

“这里的摊格有分三种用途,一就是纯粹做生意,不然就是用作住家,再来就是住商兼具。”吴美灶和李振霖的摊格约莫是14X30方尺,已经算是新春满园的“豪宅”,他们也建起了阁楼,孩子都在这里长大,拥挤的生活环境,但是淳朴的人们不以为苦。

当时里面大概有6、70个摊格,他们坦言,当时建阁楼,都属非法扩建的。“我们里头的人们,情感非常融洽,像是我们刚巧有事外出,无人看顾店铺,隔壁的商家也会帮忙看顾店,那时候公会有办元宵节聚会或新春联欢晚宴,时时联系彼此的情感。

新春满园的中元节

新春满园同业公会中元组负责中元节祭拜活动,他们约莫是在60年代开始有办中元普渡。“我们里头一块就空地搭起帐篷,而大士爷金身是由每年的炉主请回家。通常前一任炉主会在农历七月十四把金身请回来,农历七月十六由新一任炉主把金身请回去。”

“70年代时,新春满园的产业管理层突然宣布要提高租金,大家都群起反对,加上双方后来谈判破裂,公会决定把事件带上法庭解决。但是我们都是小生意人,没有庞大资金打官司,我们只好通过买票演出戏剧座位来筹款,成功筹得一笔1万多令吉的款项,可是后来涨租金的事情又不了了之。

新春满园同业公会的会员,大多数是在新春满园做生意者,小部分是二条路的居民。全盛时期有80多位会员,解散时剩下48位会员。吴美灶说,新春满园拆掉后,他们还曾在工地上办过中元普渡。

在公会解散后,大士爷金身的去处成了大家讨论的话题,最后由把店铺迁移到新春满园对向老房子的吴美灶把金身接回店里供奉。“不舍得啊,这尊大士爷金身伴随了新春满园数十年,也是非常罕有的大士爷金身(一般上大士爷金身都是纸扎,农历七月一过,就会火化大士爷像)”

新春满园同业公会中元组解散7年,吴美灶每年出钱出力,仍旧把春满园庆中元普渡的传统延续下来。他在店铺对面播放流动电影,旧同业自动会会过来祭拜大士爷,每年的经费,除了乐捐,其他都是吴美灶自己掏腰包,他坦言,大多数能筹到2千令吉,剩余的4、5千令吉经费,都是自己掏腰包付款。

他坦言,希望大士爷可以回到新春满园所在地,但是他们没有接触目前的酒店业者,希望酒店可以把大士爷接回原地供奉。问他说如果酒店不接受他们的建议,将来要作何打算,他摇头说也还不知道该怎么办,也直言自己也没能常年供奉大士爷的金身了。

三条路棋坛少林寺 只剩下如烟往事

(上)新春满园内简陋的《胜记茶室》,就是鼎鼎大名的棋坛少林寺,全盛时期,下棋的人多,观棋的人亦不少。李家庆(左)站在已成高楼的《胜记茶室》原址(下)说,每次经过,我都会想起在这里的美好时光。
(上)新春满园内简陋的《胜记茶室》,就是鼎鼎大名的棋坛少林寺,全盛时期,下棋的人多,观棋的人亦不少。李家庆(左)站在已成高楼的《胜记茶室》原址(下)说,每次经过,我都会想起在这里的美好时光。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小岛棋风颇盛,升斗小民的日常幸福生活,就是下工后吃饱饭,翻身骑上脚车,冲到《新春满园棋坛少林寺》观棋或下棋,棋乐无穷的氛围下,自行吸收大师们的棋技,象棋国际特级大师李家庆就是在新春满园内简陋的《胜记茶室》,从懵懂少年练成象棋大师。

大师练成之地,就是外人看来老旧的小咖啡店外。在娱乐节目如凤毛麟角的四五十年前,当夜幕逐渐低垂,男人们卸下一天的劳碌生活担子后,最热门的消遣活动,就是赶到新春满园的《胜记茶室》外空地,棋艺好者一坐下就全神贯注地下着象棋,其他人就围绕在一旁观棋。

“早年人们生活单纯,没有太多不良爱好,我也是从旁屏息观棋开始我的象棋之路。”在棋坛薄有名气的象棋国际特级大师李家庆,站在如今已成巍巍高楼酒店的《新春满园》旧址旁,无限唏嘘。

他和槟城象棋公会会长陈锦安是同学,李家庆原本不是一个爱下棋的小孩。“偶尔锦安约我下棋,但我对此并不热衷。”他淡笑说:“从前家境窘困,自己十余岁就得半工半读,但也因为下工后经过新春满园,因缘巧合下,让我进入这个棋坛少林寺。”

“那年,我约莫是14岁吧。我就住在毗邻新春满园的风车路,我每天到中路的猪肠粥档口当童工清理猪肠,下工后已经是晚上9点多,一次无意中经过《胜记茶室》,见识了很多象棋大师让人拍案叫绝叹为观止的棋技,自此就迷恋上象棋。”

他忆起当年的《胜记茶室》:“前方空地挤满下棋的人,后方则是打麻将的人,哎,也是一道风景。”那时候不过寻常的景象,如今忆起却是无限美丽。家庆迷上象棋后,中午下课后就会直接来报到,向晚时分才回家吃个饭,吃饱坐不住,又溜来《胜记》继续下棋。

两个棋痴对弈至半夜

翻阅近40年前的往事,家庆仍觉历历在目。“当时这里每天几乎都固定有七八桌人在对弈,当时象棋高手云集,包括有‘京城第一剑’称誉的已故国际大师何荣耀。”从杀法、排局、谋子、陷阱到布局,家庆从观棋到实战对弈,都是在《胜记》练成的。

“从前老咖啡店的老板,不会像现今的咖啡店比较注重熟食生意,他们都是做熟客的生意,不介意客人一坐就坐整天。其实就算有人来到却没点饮料,老板好像也不太在意。”

“《胜记》的老板就住在附近,白天他让员工看店,夜里他才过来接手。每天大概下午四五点,《胜记》就开始聚集人潮。早年是有棋痴对弈至到半夜三四点,我也曾经两次在晚上七八点和棋友对弈至曙光乍现的清晨。”

“打麻将的人大多数都是半夜两三点就回家,老板也会把咖啡店的门关起来后回家休息,但他会贴心地不关灯,让我们在茶室前的空地继续下棋。有时候,大半夜的,新春满园就只有两个棋痴在对弈。

“当时候不止下棋的人多,来观棋的人更多,他们有时间就过来,这里非常热闹,甚至外地棋迷也慕名而来,我也是从观众变成棋手。”他笑说以前的人不时兴吃宵夜,一整晚在下棋,却都不觉得饿。

约莫是90年代,岛上的娱乐场所开始兴盛,《新春满园棋坛少林寺》逐渐式微,晚上9点多,人潮就逐渐散去。但固定的棋友还是会天天来报到。后来的后来,屋租统治法令废除,住民外迁,更显冷清,《新春满园》谢幕后,《棋坛少林寺》正式成为回忆里的场景。

“人潮络绎不绝的风景就此烟消云散。”李家庆常常还是会到二条路的咖啡摊子坐坐,望著景物全非的老地方,他笑说自己有一种忧郁情怀,一到这里就会低落地回想那些年那些事。“如今下棋的人更少了,但昔日《棋坛少林寺》的棋友仍努力维系情感,每个星期天,我们都会在头条路的咖啡店聚会。”

丽新百货商店 送货给巨星邓丽君

李成美在二条路长大,对往昔的《新春满园》充满浓厚情感。《丽新百货商店》当年未搬空之前,业主就嘱人断掉电供,让当时的李成美非常不满。《丽新百货商店》仍卖着上个年代时兴的花露水,时光走远,情怀依旧。
李成美在二条路长大,对往昔的《新春满园》充满浓厚情感。《丽新百货商店》当年未搬空之前,业主就嘱人断掉电供,让当时的李成美非常不满。《丽新百货商店》仍卖着上个年代时兴的花露水,时光走远,情怀依旧。

《丽新百货商店》的老板李成美,就出生在二条路。店铺是李妈妈创立的。“那时候大概是1958年吧!当时我约莫6岁,是看着《丽新百货商店》“出生”的见证者。我16岁就开始帮忙妈妈经营生意,学补货和排货等等。”

“我们家就是在这里,从小我就跟妈妈到对面的新春满园做生意,以前的孩子哪有机会玩乐,我的工作就是招徕客人,有人路过,我们就赶紧邀请他们进来我们的店里,以前我们还代理来自英国伦敦的经典品牌Yardley产品,女性客人都爱来我们这里购物。

李成美笑言:“这里卖的货品,从出生、婚嫁到往生所需品都有,比如尿布、婚礼用品到丧礼孝子所穿的衣服。。。”有客人马上在旁边搭腔:“去年我女儿出嫁,我就是来这里买婚礼用品,要什么有什么!”听到客人赞美,他笑开了眼:“我们这里就是以薄利多销的来留住客人的心。”

当时二条路血气方刚的少年,最关注就是脱衣舞娘陈惠珍来到演出的时刻,当演出的锣鼓一敲,大家的心也开始卜卜跳。“我家就在大舞台前方,登上二楼,打开窗户就可以窥看舞台内的一些景况,但距离有点远啦。”

那时候有很多美国大兵来到这里看演出。“这些年轻气盛的大兵一喝醉,走出马路,就开始撒钱,五十仙一块钱随处撒,小孩子就一窝蜂而上去抢钱,有些钱掉入沟渠,孩子就跳下水沟找钱币,以前沟渠很干净,不怕脏啦。”

而妈姐鸡脚在附近小孩子心中,是大明星来光顾用餐的地方。“邓丽君,恬妞,冯宝宝都是座上宾。犹记得有一年邓丽君来槟城登台,还托人买了些洋货,让我们送货到联邦戏院,我跟著舅舅一起去,因而有缘目睹大明星的风采,邓丽君非常亲民友善,让我至今难忘。”

阿嬷远去多年·景物不再 记一段在新春满园的时光

午夜梦回,仍旧温热在心中的,是那年春节前的情景。步伐缓慢微胖的阿嬷,牵著我的小手,搭乘蓝色兴巴士来到光大,来到她熟悉的《新春满园》,闷热天气湿透了祖孙俩的上衣,热情的商家朗声招呼著阿嬷,阿嬷一家一家慢慢逛,到布庄买了布,再到裁缝店请师傅裁衣,阿嬷买了一双帆布鞋给我,再带我去书店选了我爱看的武侠漫画,她走走停停地和宛如老朋友的店东聊著聊著,我不耐地摇著阿嬷的手吵著要回家……而今,而今,阿嬷远去多年,《新春满园》景物不在,只是每每经过金碧辉煌的华夏,总会忆起,那些回不去的从前。

160425cw15(左)开学前夕,孩子们都期盼到这里来买新书包与新鞋袜。

- Advertisement -

(右)传统的书店,主要的业务就是出租言情小说、武侠小说与漫画,这些大人看来无营养的书籍,陪伴无数人度过惨绿的少年时光。

160425cw16(左)被时光洪流冲洗得字迹近乎模糊的《新春满园》招牌。

(右)一旁一拆成废墟,老租户仍不舍迁离住了数十年的老地方。

找工作, 就找这里!
› 立即申请
  • Account & Admin Assistant
  • Accounting & Finance
  • Simpang Ampat
  • MYR 3K /Month
› 立即申请
  • GMBB Part Timer
  • Event
  • Kuala Lumpur
  • MYR 110.00 /Day
› 立即申请
  • Social Media Marketing Executive
  • Advertising & Marketing
  • Kuala Lumpur
  • MYR 6K /Month
› 立即申请
  • PHP Software Developer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Wilayah Persekutuan
  • MYR 6K /Month
› 立即申请
  • DevOps Software Engineer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Kuala Lumpur
  • MYR 6.5K /Month
› 立即申请
  • Java Software Engineer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Kuala Lumpur
  • MYR 10K /Month
› 立即申请
  • Software Developer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Kuala Lumpur
  • MYR 4K /Month
› 立即申请
  • PHP Web Developer (Internship)
  • Engineering
  • Kuala Lumpur
  • MYR 800.00 /Month
› 立即申请
  • Multimedia - Video & Marketing (Internship)
  • Advertising & Marketing
  • Kuala Lumpur
  • MYR 800.00 /Month
› 立即申请
  • HR Recruiter (Internship)
  • Human Resources
  • Kuala Lumpur
  • MYR 850.00 /Month
› 立即申请
  • PHP Web Developer
  • Engineering
  • Kuala Lumpur
  • MYR 4K /Month
› 立即申请
  • Graphic Design + Marketing (Internship)
  • Advertising & Marketing
  • Kuala Lumpur
  • MYR 800.00 /Month
› 立即申请
  • 软件测试与客户支持专员 Software Testing & Customer Support Specialist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Kuala Lumpur
  • MYR 3K /Month
› 立即申请
  • GMBB Part Timer
  • Event
  • Kuala Lumpur
  • MYR 110.00 /Day
› 立即申请
  • GMBB Part Timer
  • Event
  • Kuala Lumpur
  • MYR 110.00 /Day
› 立即申请
  • PHP Software Engineer
  • Engineering
  • Kuala Lumpur
  • MYR 4K /Month
› 立即申请
  • PHP Software Engineer (Internship)
  • Engineering
  • Kuala Lumpur
  • MYR 800.00 /Month
› 立即申请
  • Admin cum Customer Service
  • Engineering
  • Bayan Lepas
  • MYR 3K /Month

-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