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钧为光绪皇帝看病的珍贵墨宝。

力钧为光绪皇帝看病的珍贵墨宝。

文:张少宽

力钧(1856—1925),字轩举,号医隐,祖籍福建永福人(今为永泰)。

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中西汇合医学家,曾为慈禧和光绪皇帝治过病的“御医”,名气曾响遍京城及海外。恫瘝在抱,医德素著。相传他从小就喜欢医学,曾向多位名医学习。清光绪四年(1878年),23岁考中秀才,为县生员,从此正式挂牌开业行医。

光绪十五年(1889)参加乡试考中举人,惟在翌年赴京应礼部会试不第,未能如愿高中。1894年,他第二次进京考试,由于他的医术高明,名气颇大,在京时常受邀为达官显贵治病,以其精湛的医术名震京城而大噪。

光绪二十八年(1902),他编辑《伤寒论》完成。1903年授商部保惠司郎中,后任主事;于是移家北京亦官亦医,皇室贵族争趋延诊。我们搜录到力钧为皇室医病,差一点连老命也送掉的故事。

- Advertisement -

一日,西太后患病,庆亲王奕匡推荐力钧,于是得西太后召见,诊脉开方,药到病除。加上力钧看上去和蔼可亲,一幅慈眉悦目,令人如沐春风,太后一睹,自然很是高兴,并给予诸多赏赐。为方便力钧以后入宫看病,特赐他加四品卿衔。

不久,轮到光绪帝病了,手敕召诊。经力钧诊疗,光绪服药后,病有好转。西太后闻知,心中不满,说他“力能回天,尚能不死”?力钧闻后,知大难临头了,于是为避祸而托病在家。太后特派遣内监前往视查其病真伪,力钧心中早有准备,他事先预放血于痰盂中,内监以为他患痨病肺结核,这才得瞒过!险象环生,幸亏如此而保住一命。古人说:伴君如伴虎,一点也不为过!

话说1891年,力钧到南洋等地旅游,很受当地人敬重和欢迎,并与当地的文人士子多有诗词唱酬,也为人作传记。《槟榔屿志略》也是在这段时间里完成。他在序文中说,抵达新加坡后,在当时身任中国(即满清政府)驻新领事官左秉隆处见到其所著的《海南群岛纪略》,于是“借钞数帙,资为先路,每至一处参以见闻”。

据知,除了《槟榔屿志略》外,他还写了笔记多种,有《古吉德纪行》(按“吉德”即“吉打”之谐音),《槟城故事录》、《槟城异闻录》、《槟城佳话录》、《巫来由方言》多种。可是除了《槟榔屿志略》外,其余都不传,殊为可惜。

力钧在槟城的交际很广,由于他的名气太广,慕名而来的不是文化界名人,就是商场的巨贾。在“石水山”篇里,记录他们的交往及受对方邀请下,为彼等的别墅或园林,楼阁题记,我们整理到有关资料如下:

(A) 题记

陈俪琴司马的“燕然别墅”

“清芳阁”

李丕耀的“澄怀园”

甲必丹郑嗣文(景贵)的“长春坞”

谢德顺的“兰圃别墅”

许心钦的“友石庐”

温旭初的“陶然楼”

李开三的“退省庐”

(B)游记

游海珠屿记

游宝树岩记

游百年适成亭记

吴春程《澄怀诗钞》跋

林屏周《书隐庐诗钞》跋

浴沂园

怡和园

(C)楹联

(1)南华医院:

“灵枢素问,汤液本草非完书,即真本胍经,尚须校勘;易水丹溪,河间东垣多异说,奉先师仲景,便得依归。”

“不为相而为医,诸君痛痒相关,好扶元气还天地;以用兵譬用药,满目疮痍未复休戚生机咎鬼神”。

(2)清芳阁:

- Advertisement -

“清风明月皆诗料,芳草斜阳入画图”。

力钧将离别,槟城诗友题诗送行的共有二十多人, 李开三制作“送别图”,他很感动, 并为李开三重绘“退省庐图”,并感叹的说:“槟城人多情”。

民国14年(1925年)卒于北京,享年70岁。遗著有《内经》、《日本医学调查记》、《历代医籍佚考》、《伤寒论》、《槟榔屿志略》等等。


-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