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建达:教育从不是零和的较量,而是家庭、学校与社会共同的合作工程,唯有彼此信任、相互成就,教育才能回归本真,孩子才能真正受益。
槟州华校校友会联合会助理秘书陈建达指出,教育,是一项良心事业,教师用心血与耐心浇灌下一代,他们不仅传授知识,更承担着塑造品格、培养责任与价值的使命。教育中的赏罚分明,是帮助学生辨别是非、养成纪律的重要环节,这不仅是教育的初心,更是社会秩序与文化延续的根基。
他就近日一宗校园事件引发社会关注与热议,今日发文告时表示理解家长的焦虑与担忧,也理解教师的立场与压力。
“这位家长亦是学校的校友,面对孩子与母校的情感纠葛,他的矛盾与挣扎可以想见。正因如此,我们更需要在理解与尊重中,寻找理性的共识。然而,情绪不能取代理性,网络舆论不能取代司法。
他认为,在法治社会中,真相必须以证据为依据,公义必须以程序为保障。未经调查的指责与未经核实的舆论,往往会对个体造成深重伤害,对教育信任体系造成难以修复的裂痕。
“以情绪代替事实、以群体攻击代替理性沟通,最终只会让教育陷入恐惧与对立,教育需要批评,但更需要秩序与信任。”
他表示,法治是公义的底线,也是教育的保护伞,只有在公平、透明、依法的程序中,真相才能被还原,尊严才能被守护。
“我们捍卫的不仅是一位教师的名誉,更是教育专业的价值、公平制度的公信力,以及一个能让教师安心教书、家长放心托育的社会环境。教师不是完人,他们的使命与付出值得尊重与理解,家长也不是对立者,他们的关切与焦虑同样值得倾听与体谅。
“教育从不是零和的较量,而是家庭、学校与社会共同的合作工程,唯有彼此信任、相互成就,教育才能回归本真,孩子才能真正受益。让我们一起尊重法律,尊重教育,尊重每一位为孩子成长付出的教育者与家长,让理性凝聚共识,让制度保障公义,让信任滋养教育,因为下一代的成长,需要的不是对立与伤害,而是温度、智慧与信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