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的咖啡店,多数是福州人开的,有些甚至是经营了好几代。
因为长时间的磨练,刘用兴已经掌握了泡的咖啡技巧、热水温水的分量,泡出来的咖啡自然快又香!
林水妹:因为在家常说福州话,所以孩子孙子都会听,有些还能说几句简单的。
民新咖啡店挂着福州人的红灯笼。
福州传统民俗活动「接神」。
- Advertisement -福州特色春节民俗表演。
报道:洪玉璇姐姐
摄影:洪玉璇姐姐、网络图
槟城的咖啡店,多数是福州人开的,有些甚至是经营了好几代。
穿白背心短裤
林水妹婆婆说,早期,福州人从中国来到槟城,主要在3个领域干活,一是帮人捧咖啡,二是当裁缝师制衣服,三是从事理发帮人剪头发,其他则做苦力搬货物。“不过,最多福州人从事咖啡店生意,不管是泡咖啡的头手,还是坐在收银柜台的老板,都是福州人。他们就像一般福建人一样,做工都是穿着白色的背心和短裤,十年如一日。
她说,早期其家翁也是开咖啡店的,从帮人捧咖啡到自己存钱开咖啡店,都离不开“咖啡”两个字。后来,咖啡店交给叔叔打理,她和先生另开一间咖啡店,一直经营至今,现在由孩子刘用兴(47岁)来打理。
从祖父的年代到爸爸,再到孩子,历经三代,加上经过长时间的磨练,福州人已经习惯了泡咖啡的手法。咖啡粉要放多少?热水温水的分量多少……福州人都掌握其中。对福州人来说,每天早上肯定要来一杯咖啡,才能精神奕奕地开始一天的工作。
坚持讲福州话
用兴现在是三条路民新茶室的东主,也是咖啡商公会会员。他说,只有在咖啡商公会和福州会馆的活动,才会听到福州话,吃到福州美食。
“其实福州话跟福建话不同,中国的福州话比较深,槟城的福州话则参杂了一些福建话和马来话。有些人说它像日本话,例如:肥皂,叫做‘yi o’,根本让人难以猜想到。”
提到福州话,林水妹婆婆说,刘家是正宗的福州人,现在已经到第四代。“在家里,都会跟孩子和孙子讲福州话,孩子们都会听会讲,但是到了孙子那一代,他们多少都听得懂福州话,就是不会讲福州话。”
她还说,“虽然多数孙子都只会听,不会讲福州话,但是我们坚持跟他们讲福州话,现在也有一些孙子会说上几句了!”孩子们能多学一种语言,知道自己是福州人,懂得吃福州菜,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外婆为孙子抓周
虽然福州人的生活简单,但是他们对风俗习惯非常坚持。
林水妹婆婆说,当小孩4个月大的时候,福州人还有一个礼俗,就是买椅子给他们坐,买糖和饼干给他们吃,希望他们赶快学会坐,赶快学会吃东西,快高长大。
做福州人的外婆,有一个任务,就是在孙子1岁大的时候,买鞋、衣服、书、铅笔、饼干等给孙子,进行一个类似“抓周”的仪式。这些东西都会摆在地方,让孩子自己去选一个。如果孩子选的是书,表示他很好学、爱读书;如果选的是衣服,表示他爱美、爱打扮;如果选的是饼干,表示他很爱吃东西。如果外婆不在,家里的嫂嫂要代办,传承福州人的习俗。
新娘车绑红灯笼
在福州人的婚礼中,有一个与其他籍贯不同的礼仪,就是新郎前往新娘家迎亲后,返程时必须在新娘车头绑上一对红灯笼。红灯笼象征新娘是“黄花闺女”;在婚后,将一对灯笼吊挂在住家门前,直到新媳妇生下男孙后才取下,象征“添丁发财”的好意头。
随着时代改变,很多礼仪都开始简化,懂得制作红灯笼的人也越来越少。红灯笼是用木材釘制,然后套上红布和青布,这种手艺已经逐渐失传。
早期的福州人,一早忙碌到晚,没有什么消遣。林水妹婆婆说,最印象深刻的,是大约60年前,有一个福州的戏班来到春满园做戏。当时,很多福州人都抢着到春满园去看戏。那一次,是她第一次看到福州戏,讲的都是正宗的中国福州话;现在,要看福州戏就比较难了。